致想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同学们

2025-04-06 18:56:45

1、【企业要的不是你的技能】在当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参加各种培训的,也有报名各种考证的。但是在此之前,你思考过吗?有多少同学认真想过,了解过,企业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很多同学觉得需要专业的技能,较好的成绩,最好还有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证书。其实,大部分企业看重的不是这些硬技能,而是同学们的软素养。这不仅仅包括你的态度,还包括你沟通的技巧,积极的心态,协同的能力,不要太尖锐的性格,以及是否懂得妥协,是否明白舍和得等等。在企业中,你的软素养,将直接决定你能走多快,你能走多远。因为所有技术方面的硬技能都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相对容易的获得(只要你的智商达到平均水平而且不太懒),但是软素养不仅需要天生的造就,还更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坚持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同学们在软素养和硬技能方面都优秀,但是企业都明白,刚出茅庐的新手,能有多好的技能(当然不排除极个别的情况)? 所以尽管有时候,企业针对应届生的JD会要求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技能,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任何机会,大胆的去尝试即可。为什么?因为职位的JD,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照最高要求来描述的,很少有候选人能满足所有要素,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满足大部分的要求,你就有机会。任何企业都希望找到最好的人才,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明白,找到合适的人才,比找到最好的人才更靠谱。

2、【不要上课,要自习,学习的方法大不同】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过于纠结自己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应该调整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尝试。当然这并不是告诉你大学就可以很潇洒一把了,相反,你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去锻炼你学习的能力,获得真正受用的知识为什么?因为大学的教育,尤其是IT教育,和整个行业已经完全脱节。IT行业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新技术产生,每天都有新的风向。如果仅仅想通过认真上课去学习,那么很遗憾,哪怕课本上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真正的企业商业项目中,也根本不能发挥哪怕一丁点作用我曾经和各地不同的高等院校有过接触和合作,当我问一位高年级测试专业的同学:一条Test Case会包含一些什么内容时,得到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请问什么是Test Case?我希望(相信)这是个案,而不是普遍现象所以同学们,不要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东西,跳出来,开拓你的眼界,拓宽你的思维,多花时间去自习,去自己真正的学习。学习,不是去看书,背知识点,你把整本书倒背如流,考试能得满分,但是进入企业,你连最简单的工作也无法开展。企业需要的不是你的记忆力,而是你快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问题,你能快速利用各种手段(比如上网搜索)去针对性的定位和解决问题,你就成长了。记住,学会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很重要,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任何公司和任何团队,有任何义务来对你进行培训多逛逛一些国外专业性质的论坛,看看技术的运用,理论的发展,行业的趋势,将会对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3、【英语对你来说至关重要】我曾经遇到过太多太多,在英语上吃亏的同学和工程师了,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学校,而不是吃亏后,明白英语对于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在高速发展,朐袁噙岿IT行业作为高新技术前沿产业,已经和国际接轨,而且势必会越来越融合。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软件和高科技园区里,随处可见的外资企业和外国工程师,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可以说中国的IT已经成为了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资本的注入,还是人才的交融,不管是国内外的竞争,还是协同和合作,中国的IT企业和IT人才,将在世界的IT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你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不管是邮件还是文档,任务还是报告,你接触到的所有文字性的描述,都很有可能是英文,试问你如何用你的半吊子英语水平开展工作?你连文档或者邮件都读不懂,或者借助翻译软件慢慢边读边猜?亦或者干脆要求你的同事,上司或者客户用中文得了?你想钻研技术?很多先进理念和技术都是国外的。你想以后做管理?你的大部分客户和上级是老外。你只能学好英语,因为你的整个办公环境就是英文环境,连你的合同都可能是全英文,或者中英双语。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企业和项目是以中文为主导,但是这部分企业和项目在IT行业中又占有多少比重呢?曾经有些工程师,技能很强,但是英语太差,甚至出现了做完某个产品或者项目后,无处可用的尴尬局面。你要发展,就需要到更宽广的舞台上去。随着中国的发展,英语将会成为整个行业的最基础必备技能。如果你想在IT行业混下去,英语始终是你需要跨越的一道坎。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多花时间去锻炼英语的读写能力,而非去刷证。为什么?因为真正对行业有价值的证书,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你是无法获取的,你现在能刷到的绝大部分证书,对企业和面试官来说,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意义。如果一定要做一个重要程度的排序,我的排序如下1. 积极的态度,流畅的沟通2. 顺畅的英语读写(口语一般不要求,也不要以为过级就万事大吉,我见过太多6级但是无法工作的案例了)3. 实践的经验4. 技能

4、【去实习吧,去转换你的角色】大学(鹩梏钔喔三)四年的时间,在最后一年你会做什么?如果你是富二代,就享受最后一年的学院时光吧。瞽攥涛徭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或多或少的会开始考虑就业的问题了。如何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去企业实习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实习,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事。对于同学们来说,可以获得正真受用的技能和经验,而对于企业来讲,可以以低成本来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同学们需要明白的是,实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尽快的完成你的角色转换。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转换,从菜鸟到工程师的转换。你需要学会新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你需要明白,你从这一刻起,你将对自己的所有言行负责,你需要有担当,需要承受压力,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去妥协。在象牙塔中,遇事你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是在企业中,很多时候就由不得你了。在社会和企业中,你可以展现你的个性,但是切忌玩你的个性。你需要明白,任何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超人,你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即便你也许不喜欢这个人。你也要明白,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始终有人比你更牛逼。我曾经在不同的公司见过甚至参与过太多的案例了,无法调和矛盾的相关人员,一旦影响到团队运作,最终都是一起滚蛋。你需要成熟起来,切实的明白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在实践中优化和调整你的方向,并且坚持下去。对于应聘实习生,同学们可以大胆放心的去尝试,大部分企业对实习生要求都不高,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于大四的学生,能有多高的要求呢?只要你的态度和沟通ok(英语如果好,机会大很多),就有机会。

5、【企业是冷酷无情的,对于公司来说,你真的可有可无】企业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它遵循一切商业法则,逐利,并且丝毫不讲人情,即便从漉胜衲仰表面上看它有时候很有人情味儿。企业为什么需要你?是因为你可以为它直接或者间接的创造利润和价值。资本为什么投资企业?是因为有可能会获得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很多同学,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总是或多或少的抱有一种心态:我很重要,公司或者项目离不开我。这其实是极端错误的,这个世界缺了任何人,一样转的飞快,日本首相天天换,不照样繁荣稳定?你的离开,也许短期内会对项目或者公司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换个人一样能比你干的更出色,真的是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但是如果你对团队产生消极影响,你就绝对的多余了。企业和学校完全是两个概念,象牙塔中的人际关系是单纯的,而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将直接牵扯到各自的利益。没有任何企业是完全公平的,永远不要幻想找到一家”公平“的企业或者项目。比如有的人老是对自己的薪资愤愤不平:为什么其他人各方面不如我,反而比我拿得多?公司凭什么给你加薪?因为你能力强?还是按照”行业惯例“,每年都该加一加?在此之前,你得想一想,你是否为公司带来了更多地收益?你的可替代性是否很强?你的薪水和当地的市场平均线有多少差距?你”超强“的能力,是否真正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你是否真的该跳槽了?曾经也有很强的人,只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产品和项目,公司的任何调整和调配,都找理由推脱,最终的结果就是离开。所以同学们请一定记住一点,你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在公司中发挥它的价值,就是等于零。人总需要在某些时候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就是妥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你明白这些之后,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6、【任何行业,就像围城】相信大家也听到过太多的调侃,IT行业就是屌丝行业,我们就是屌丝,码农。你看那金融行业的高富帅们,衣着光鲜,收入颇丰,每年几次欧洲游,出入高档餐厅和小区,羡煞旁人。你再看那地产行业的大壕们,穿金戴银,挥金如土,开着BBA,住别墅,吃大餐,看得你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我希望同学们明白的是:任何行业,都有其特殊性。大部分情况下,高收入势必伴随着高压力和高风险。你看见的是光鲜的表面,但是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每个人都在向别人诉说着自己行业中的种种困难,种种不易,A行业的人羡慕B行业,B行业的人嫉妒C行业。任何行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要一味的觉得别人碗里的东西香,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碗里的优势,来进行资源的整合,优劣的互补,以及行业间的协作,才是最重要的IT行业的起薪相对较高,但是却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后续的发展相对不足,这在国内的环境下尤为明显。如何利用自己的行业积累来弥补后续的劣势,是同学们在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曾经也有很多转行业的例子,其中不乏一些大龄青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勇气。但是在此之前,你真的已经达到了你的职业天花板了么?任何行业都有混得好的,也有混得差的,老油条处处可见,但是你的眼界和态度,决定了你职业天花板的高度。不要一味的后悔进入错了行,那是你当初自己的选择,也不要一味的人云亦云,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不要盲从。从测试工程师做到VP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你做不到?正确的定位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和行业的关系,是同学们成长路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7、【外包?Why Not?】外包公司是IT行业中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些工程师,对外包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任何行业,都有外包一说。房地产商找设计公司做设计,找建筑公司施工,找代理公司销售,这环节中的设计,建筑,代理公司,都是外包。苹果自己做设计,三星供应屏幕,富士康生产,这也是外包时代在发展,如今的产业链已经高度整合,企业间的业务也已经高度交融,各个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苹果和三星的专利战打得火热,不照样也是供应商关系?没有谁敢说自己是独立于产业链之外的,也没有任何手机厂商会傻到连一颗螺丝钉也自己生产。外包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其他业务分包给合作伙伴,而集中最大的优势资源来发展自己最核心的业务外包服务简单来说分为人力外包和项目外包,前者一般是指工程师到客户的办公场所去协同工作,后者是指在自己的公司组建项目团队来完成交付。尤其对于项目外包来说,同样是一个团队做一个产品,和你在产品公司中的工作没有任何区别。随着行业的发展,项目外包将占据绝大部分比重。因为人力外包,客户除了人员成本外,还需要额外付出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而项目外包,客户则只管按时获取交付即可,既省时又省力。对于测试来说,需要更多的广度,接触更多地项目。外包公司反而是一个更好地选择,你可以接触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产品开发和测试。外包不是中国的专利,欧美同样也有多如牛毛的外包公司,只是他们的名字要华丽一些,叫做Consulting.

8、【学会创造,而非制造】中国之所以会有大量的外包服务,除了产业链整合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这使得国外企业纷纷将产品放到中国来研发,或者直接来中国建立分公司,因此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不管是制造业还是IT业。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这一“优势”正在逐渐地衰退。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反而是好事。为什么?因为任何行业,制造总是产业链相对底端的工作,我们需要从制造上升为创造。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单纯以降低成本的外包服务,将不再具有优势,这势必会倒逼行业的转型,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设计和创造型,比如提供解决方案,而非提供低成本人力所以同学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把握机遇,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而非养成一成不变的机械式劳动。

9、【测试不是开发的附属,测试主导开发】我曾经很爱问候选人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做测试?80%以上的回答是:测试更简单。没错,测试的入门相对开发来说的确门槛低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测试更简单。在当今的趋势中,测试人员甚至需要比开发人员更深入的理解和懂得产品的一切特性,确保所有的需求得到完全正确地理解,对产品的质量把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敏捷团队中更为突出,测试人员可以说是团队的核心,他们需要去协助引导整个团队,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达成完全一致,去帮助开发人员提交高质量的代码,去尽可能的阻止缺陷的产生,而非依赖后期的测试这就对测试人员提出了较以往更高的要求,除了最基本的测试经验和代码能力,还需要充分的熟悉业务流程以及极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当然不排除有部分项目,测试工作相对简单和枯燥,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整个行业趋势的发展。所以,同学们请不要把对测试的理解,停留在“简单”这个层面上,测试相对开发,不仅仅需要广度,同样也需要深度。如果有一天,有同学告诉我:我选择做测试是想帮助整个团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那我别提多高兴了。

10、【轻易不要去创业,生活才是你的一切】我依稀记得很多年前,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态度是:先就业,再择业。但是最近几年,已经直接转变为大学生创业了,这是由于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所造成的一种现象。从各种创业秀场就能有所端倪。一个个的大佬鼓足了劲,告诉同学们去放手一搏,一个个鲜活的创业神话在网络上到处传唱。在这种氛围下,搞得很多同学(或者一些工程师)跃跃欲试,感觉自己不去创业,不去拉点投资,就赶不上形势,跟不上潮流,都没有谈资。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你准备好了吗?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你创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连在企业中的工作都没做到极致,你真的以为你有能力去创业?如果你对市场都不了解,你真的以为你能去分一杯羹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能,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还需要家人的支持。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如果你连当前都把握不住,谈什么未来?请万万不可本末倒置。最重要的,你还需要机遇。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那就去创业吧,年轻,去放手一搏,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不过,请做好失败的准备。

11、【总的来说,同学们不要去过多的纠结毫无意义的东西,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行动起来,IT行业需要你们这些新鲜的血液。】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