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2025-03-25 06:12:41

1、1.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对语言学习来讲,其关键期大约在16岁稍前的是(语法学习)。

2、2.“用进废退”的规则说明脑具有(可塑性)。

3、3.两位荣亻趾渡老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两人共同讨论、评课、写教案,请问两位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方法)。

4、4.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惩罚)。

5、5.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

6、6.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忽儿而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7、一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学绘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是一种(一般迁移)。

8、8.当教师提问“一稍僚敉视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祥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9、9.遗忘的规律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

10、10.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11、11.(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行去发现材料的意义,从而自主地获得基本原理或规则。

12、12.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一般迁移)。

13、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14、14.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说法正确的是(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是指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15、15.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活动属于(无意注意)。

16、16.图形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为完整的图形,这反应的是知觉的(整体性)。

17、17.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关系时发现(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18、18.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逆向迁移)。

19、1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20、20.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再造想象)。

21、21.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

22、22.荣亻趾渡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

23、23.王老师播放一首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现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联觉)。

24、24.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回忆)。

25、2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映,这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26、26.最近,王化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外在近景动机)。

27、琳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本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

28、28.杳驺阍渊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29、29.晓丹说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联觉)。

30、30.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汇成(倒U型曲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