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2025-04-20 10:12:29

1、开封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的徐府街中段路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是由清代乾隆年间寓居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寓汴的富商巨贾集资兴建的聚会场馆,距今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2、其建筑布局严谨,建造考究,富丽典雅,装饰华美,尤以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三绝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儒商文化誉冠中原,雕刻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丹青彩画, 色彩纷呈;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技法不一,题材多样,集我国建筑、雕刻、油漆、彩绘之大成,堪称典范,是一座罕见的古代建筑艺术宝库。酒仙所看到的其实只 是会馆中关帝庙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已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烟消云散了。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3、站在会馆的对面,看到的是一面巨大的仿木构青砖照壁。仿木庑殿顶覆盖其上,并缀以绿色琉璃瓦。檐下是精美的砖雕和云纹护栏。砖雕大多为琴、瑟、钟、瓶,蝙 蝠形象点缀其中,另有梅、兰、竹、菊和牡丹等形象。云纹护栏下是一组吉祥的会意砖雕:一只鸬鹚站在荷花中——寓意“一路莲升”。照壁临街而建,覆以庑殿 顶、绿琉璃瓦,显得方正庄重。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4、山陕垌佳羿钣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占地面积不算大——其深,不过百丈;其宽,也仅二十来丈。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 筑位于挑递彩醪东西两侧,建筑之间以檐廊串联,整座建筑群整齐而精致,仿佛一个封建王朝时代大户人家的院落。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为数不多的建筑,它们绝大多数的 年龄都和会馆的历史一样长,保持着原始风貌。  由照壁左转,穿过古朴的戏楼,扑面而来的便是一座错落有致、翘檐斗拱、色彩华丽的为歌颂关羽而建的大义参天牌坊。人们说起它时多用一个不怎么大气的名字——“鸡爪牌坊”。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5、虽然名字不起眼,但这座精美的牌坊成了整个山陕甘会馆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牌楼的正中镶嵌着一块书匾,上书“大义参天”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这大概是山陕甘商人身在商海而不惟利是图追求的写照。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6、一诙孑懿篡座豪华的戏楼,古时又名歌楼,为旧时节日、祭祀、还愿、祝寿所用。戏楼面阔三间,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为"乐床"用作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敏噗笔蟓专供演员 化妆。清代时,每年的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专门为祭祀关圣大帝演戏用。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 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7、牌楼位于中轴线的北部,拜殿的南面。重檐歇山顶,中枢高耸,左陴查哉厥右次楼略低。整个楼顶屋面曲线缓和,楼檐层层叠叠,翼角高高翘起。上下各层檐部均设置象鼻昂 嘴斗拱。牌楼的两根中柱和四根边柱都是圆形木柱。中柱下部有近两米高的抱鼓石,边柱与中柱轴线呈角,边柱之间又呈角前后岔开,边柱在中柱两边各成边长为 1.90米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种三角形柱网,从力学和美学角度讲也都十分科学。无论从建筑结构或是建筑艺术上讲,牌楼均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 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8、会馆的石雕既有汉代雕刻粗犷雄浑的神韵,又有清代雕刻细腻流畅的功力。精品有大殿的木雕二龙戏珠,龙舌头和珠子的接触面积仅1毫米,却历经几百年而不掉, 还有西厢房木栏上的九狮戏绳,是一整根木头雕刻而成的,大门照壁上的二龙戏珠中间的珠子居然是蜘蛛,这个是国内仅有的,还有中庭的鸡脚牌坊也是国内所仅 见,会馆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9、从明至清的数百年间,山西商人在开封一直很活跃。他们将西北的皮毛、山货及日用品源源不断地运抵开封。站在山陕甘会馆院落内,你可以想象当年晋商怀着“天下一家,信义为本”的新观念,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大商帮,创造了何等辉煌的明清商业文明。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10、透过这座华丽的会馆,穿过历史苍茫的云雾,酒仙隐约中看到了晋商500年——那可歌可泣、壮怀激烈、史诗般的寻求财富之路。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辛,才使很多 外省人改变了山西只是贫瘠荒芜的看法,使很多学者改变了中国民国之前只有市井小贩的看法;正是晋商的发展壮大,才得以成就了国内和域外一批精美的会馆建 筑。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3
  • 阅读量:22
  • 阅读量:39
  • 阅读量:83
  • 阅读量:71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