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概念及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对中国境内有鳝茹挝沆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的确定(下列所得均属于中国境内所得)
①工资薪金所得:在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或经济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所得;
③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④劳务报酬所得:在中国境内提供各种劳务,而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⑤稿酬所得:在中国境内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稿酬所得。
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因持有中国的各种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⑧财产租赁所得: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⑨财产转让所得: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⑩偶然所得;在中国境内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取得名次的奖金所得;参加中国境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的有奖活动而取得的中奖所得;购买中国境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发行的彩票取得的中彩所得;
⑪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Ø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计税的方法,各项收入的扣除范围、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不尽相同,因此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应分项进行。
(一)工资、薪金所得
Ø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实行按月计征的方法:
v每月收入扣除定额2000元或5200元后作为纳税所得额;
v计算公式为:
1、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2000-个人负担的社保费—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以下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l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l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l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l从事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的工作人员
l华侨、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2000-3200-个人负担的社保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某公司员工李生为广东籍,2008年8月工资收收入6000元,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为350元,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为500元,请计算该个人8月应交个人所得税。
答: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2000-个人负担的社保费-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6000—2000—350—500)*15%—125=347.5元
举例:某公司员工李生为香港籍,2008年8月工资收收入为35000元,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为500元,请计算该个人8月应交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
Ø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方法:
v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v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有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种:查账征税。
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规定确定。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依照以下规定执行:
1.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年,即2000/月。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2.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3.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功比例。
5.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6.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7.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8.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9.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企业性质全部是独资的,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应纳税款的计算按以下方法进行:汇总其投资兴办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此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出全年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再根据每个经营所得占所有企业经营所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出每个出的应纳税额和应补缴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各个企业的经营所得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3)本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颠×本企业的经营所得÷∑各企业的经营所得
(4)本企业应补缴的税额=本企业应纳税额一本企业预缴的税额
例题:珠海市大华酒家系个体经营户,账证比较健全,个所得税为查帐征收方式。2007年12月取得营业额为120000元,购进菜、肉、蛋、面粉、大米等原料费为60000元,缴纳电费、水费、房租、煤气费等15000元,缴纳其他税费合计为6600元。当月支付给4名雇员工资共2000元(当地税务机关确定雇员月计税工资标准1600元,业主个人费用扣除1600元)。1~11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55600元,1~11月累计已预缴个人所得税为14397.5元。计算该个体业户12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 (1)12月份应纳税所得额=120000-60000-15000-6600-2000-1600=34800(元) (2)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55600+34800=90400(元) (3)12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400×35%-6750-14397.5=10492.5(元)
第二种: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应纳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综合带征率
例:珠海市大华酒家系个体经营户,账证不健全,个人所得税为核定征收方式。2007年12月取得营业额为120000元,请计算该个体户12月份应交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带征率见上表)。
(三)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计税方法
Ø个人取得全年一次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①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中国公民郑某2007年l~12月份每月工资3200元,12月份除当月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10000元。计算郑某2007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月工资应纳税额合计=〔(3200-1600)×10%-25〕×12=1620(元)10000÷12=833(元),适用税率为10%,全年一次奖金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合计应纳税额=1620+975=2595(元)②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假定中国公民李某2007年在我国境内1至12月每月的工资为1500元,12月31日又一次性领取年终奖金(兑现绩效工资)18100元。请计算李某取得该笔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见表)。解:(1)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 按12个月分摊后,每月的奖金=[18100-(1600-1500)]÷12=1500(元),根据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25元。 (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额=(奖金收入-当月工资与1600元的差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18100-(1600-1500)]×10%-25=1775(元) (3)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4)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 (5)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cii-fo�ai`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6750-14397.5=10492.5(元)
第二种: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应纳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综合带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