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方法
1、按照格式要求,将死者的基本情况真实的逐行、逐项认真填写,不漏项错项。
2、“行政区划代码”和“编号”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获取。
3、个人身份:死亡时为离退休状态,勾选离退休人员。学龄前儿童,勾选其他。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要填到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傧韭茆鳟)。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
4、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
5、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刘陨厢豆疾病、损伤或并发症。(1)第Ⅰ部分是用于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必填)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徂葛幢捎引起;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③至少(a)(b)行要填写一个疾病;④发病距死亡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⑤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⑥不要只填写临死情形,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
6、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死者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单位: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单位;
7、在报告卡的背面要求填写死亡调查记录,主要填写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拳婊招稹语,写出病历摘要;如达不到此要求,也可将死荨层吒椋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应包括:(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指发病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残留病症)。(2)发病时间;(3)诊断单位;(4)诊断依据;(5)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