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林系统方案设计

2025-04-18 06:54:21

1、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在智慧园林建设方面,花园树木实现自动浇灌和养护,运用传感器、视频监控和物联网等监测设备,对土壤、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和光照度等数据进行监控,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终端接收到监测信息后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灌溉。  1、智慧园林监测控制系统  利用现有的监测设施以及布设传感器、视频监控和物联网等监测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全面监测园林气象、土壤、树木花草、园林基础设施和人员等动态数据信息,为园林养护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数据依据。并通过物联网监测数据实现园林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功能  2、智慧园林管理系统  实现一张图园林管理,基于园林一张图,集成养护管理、园林资产管理、园林巡更巡检等系统,通过园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专家库和知识库等技术,实现园林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3、智慧园林服务系统  主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管理管理人员和游客群众两方面的服务功能,构建园林绿化人员、智慧园林系统和公众信息交流的平台。

2、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组成架构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等禊耗髻编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城市园林绿地资源的实时采集及养护和动态管理,建设内容包括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智能孢子捕捉系统、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移动终端APP、信息管理平台等八个系统,实现了资源的统一有序管理,进一步监管绿化养护质量,提高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1、智能气象监测系统  智能监测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农林种植生产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指标信息,并将结果传输到中心服务器,中心平台根据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智能预警病害发生情况,供各级用户查看使用。采集的环境信息可以生成图表,为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农林病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实现快速准确预报病虫害提供决策数据信息支撑。  2、智能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存储5大部分组成,在管理区域安装360°全方位红外高清摄像机,用户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区域病虫灾害情况,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可实时指挥和调度。  3、智能虫情测报系统  系统通过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绿色环保,同时利用GPRS/3G移动无线网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自动拍照将现场拍摄的图片无线发送至监测平台,平台自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以各种图表、列表形式展现给农业专家进行远程诊断。  4、智能孢子捕捉系统  系统通过智能孢子捕捉设备,监测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信息,同时利用GPRS/3G移动无线网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查查看孢子病害情况与变化趋势,制定防治措施。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自动拍照将现场拍摄的图片无线发送至监测平台,平台自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孢子数据库,以各种图表、列表形式展现给农业专家进行远程诊断。  5、预警预报系统  系统通过图形、列表形式展示区域害情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当分析仪器所检测到的数据超出安全范围时,自动启动报警,发布短信预警信息、图形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各级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6、专家系统  该系统将省市县的病虫害防治专家信息及联系方式全部集中到一起,用户可联线专家咨询农林有害生物危害防治难题,亦可将自己的防控经验分享到系统中,对灾害进行诊断和分析,及时制定防治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7、移动终端APP  方便监管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  8、信息管理平台  本平台具有分管层级、分权限查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各省市县相关单位(农业局植保站、森防站、林业局、植物保护检疫局等)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可全面视察职能辖区内的有害生物发展状况,并可远程实时查看现场监控图片,及时做好灾前预防、灾中控制、灾后治理等工作。

3、  智慧园林的系统技术结构  园林绿化管理的智慧化也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中重要指标之一。“智萌闯踉脞慧园林”的系统架构是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参与力量等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园林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长期的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并建立智慧园林发展的保障体系,提高生态效益的发挥。  1、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主要利用图像采集监控设备、遥感监测设备和巡查终端等智能设施,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方式连接传输;  2、网络层: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主要包括政务网、无线网、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等;  3、软硬件支撑层:实现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机房、监控大厅、服务器及网络设施以及基础软件等;  4、数据层: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园林绿化资源数据、业务管理数据以及在线监测数据等;  5、应用层:包括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展示平台、运维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动态更新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和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绿化资源管理系统、养护巡查管理系统、绿化工程管理系统、绿化决策分析系统、数字公园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层。

4、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发展前景分析  智慧园林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让人们共建、共享智慧园林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充分享受到园林绿色福祉,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和谐、更宜居。现在,智慧园林正逐渐步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观测、通讯技术、园林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众多学科、理论、前沿科技于一体,可为园林绿化管理提供可视化绿化资源管理、动态化养护巡查、智能化辅助决策等方面技术支持,彻底改变了园林绿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未来园林绿化运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