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怎样游玩呼伦贝尔草原
蒙古族一向能歌善舞,节日众多,且与汉族不尽相同,那么蒙古族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蒙古春节习俗
1、春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草原上的人们隆重庆祝,过年的习俗也独具特色。
2、除夕:吃“手把肉”除旧岁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晚餐。 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蒙古族的年夜饭,按常规要多吃多喝。民间还流行年夜饭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说法,象征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3、初一:祭天之后拜年 各地蒙古族的祭天仪式各有特色。大年初一黎明时分,锡林郭勒草原的察哈尔嗔喑肚泼蒙古族,会身着节日盛装,分囗拮蟀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到头天用雪堆成的敖包前举行祭天仪式。 户主点燃敖包前的一堆篝火,将供品撒进燃烧的火堆中,以其火焰献祭。在长辈带领下,一家老小自左向右绕包走一圈,边走边叩首,将手中的美酒、奶食撒向雪堆的敖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草原上,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祭天、祝寿、拜年等,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夕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结束。如今受条件限制,城市里的蒙古族人已很少举行祭天仪式,但草原上的牧民保留着这个传统。行毕祭天礼,天蒙蒙亮。家庭内部拜年开始了。先是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辈祝福晚辈。 家庭拜年结束后,牧民们就结伴而行,到邻居家串门拜年。
4、“五畜”还要过大年 除缚聘遥堆夕之夜,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嘎草原的“五畜”也要准备过年了,主人家要清点自家牲畜,瓴烊椹舟将喂足草料的牲畜赶进打扫干净的圈舍后,围着畜群点燃松柏,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过年”仪式。蒙古族牧民称马、牛、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给“五畜”过年是蒙古民族习俗。 “除夕夜必须点清牲畜头数,一头都不能缺,也不能让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 初一早晨“祭天”的时候,先点燃了以“五畜”命名的五个“卓拉”(用黄油燃烧的佛灯),然后打开羊圈,将羊群赶向草场。这时,家人在羊圈旁点燃鞭炮,长者把鲜奶和黄油抹在领头羊头部,保佑人畜兴旺、生活美满。 初一早晨不能对牲畜大声吼叫,更不能打牲畜,晚上畜群归来时,主人手端鲜奶,念着祝福语迎接。 以前‘五畜’过年可不是一两户人家的事,而是几户甚至十几户牧民联合起来,在正月择吉日,选择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举行仪式。人们在野外支起铁锅,融化冰雪煮奶茶、蒸包子,还举行小型那达慕。
呼伦贝尔特色节日
1、除了内蒙古各地都有的那达慕和祭敖包等,呼伦贝尔盟独有的节日有:
2、伊慕额节“伊慕额”,蒙语“丰收”之意,顾名思义,伊慕额节也就是丰收节,在每年5月22日。这时草原上的羊、牛、马和骆驼刚接完春羔,一片生气勃勃的丰收景象。牧民们用刀将母羔左耳抿出豁口,放回大群,未被留种的公羊则被阉割成羯羊。还要为年满2岁的马驹打上烙印。
3、米阔鲁节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日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日。在每年5月下旬举行,其内容和形式与“伊慕额节”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劳动完毕要举行宴会,欢庆丰收。
4、瑟宾节 “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以图腾为特征,16世纪鄂温克人信仰萨满教后逐渐消失。1994年6月18日,建国后首届“瑟宾”节在巴彦胡硕敖包山举行,主要内容有鄂温克民族歌舞表演等。此后6月18日就成为鄂温克族的“瑟宾”节。
5、篝火节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对于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例如: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不许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