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元日》改写成文包诗

2025-04-12 17:45:41

“新年来啦!放鞭炮啦喇苻义谰!噼里啪啦!真快乐啊!”小孩子们一边笑着说,一边争先恐后地从门里挤了出来,分囗拮蟀手里还拿着几个鞭炮。

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几个小男孩胆小地说:“我们不敢点鞭炮,怕鞭炮把我们给炸着了。”

这时,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看起来比那几个小男孩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接过鞭炮,骄傲地说:“你们都不敢放,我来!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

说完,就把鞭炮竖着放在了平整的地上,接着划上一根火柴,最后点燃鞭炮的引线。只见他的腿一前一后蹲成了马步,把手伸得长长的。“哧”的一声,鞭炮被点燃了。

那个大男孩立刻捂住了耳朵,后退着跑到了墙边。其它小孩子也跟随着大男孩来到了墙边,捂住耳朵,生怕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到自己。

有一个小男孩竟然吓得躲进了家里,在狭窄的门缝里观察鞭炮的动静。“啪——”,鞭炮炸响了。就这样,人们在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此时,大人们正一边畅饮着屠苏酒,一边聊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一位老公公抹抹了嘴,说:“今年我的收成可好了。平日里既养家禽,又种庄稼,虽然十分辛苦,不过并没有白干!

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丰衣足食,就很幸福了。”说完,又拿起一杯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嚷嚷着让爷爷给她喝一口屠苏酒。

老公公面含微笑,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她刚喝了一小口就皱着眉头说:“爷爷真讨厌,你说过酒不苦的,怎么会这么苦呀?你撒谎!”旁边的叔叔和爷爷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空中。

旭日的光辉普照大地。吃过饭后,家家户户都参加到了贴春联的大队伍中。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妈妈在厨房里做浆糊。

浆糊做好了,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出马了,只见他拿着凳子,来到大门前,轻轻地撕下旧春联,又在大门上刷上浆糊。小孩子一见,赶紧递上新春联。

爸爸就小心翼翼地贴上新春联。看着工整、喜气的春联,人们的脸上漾起甜美的笑容。新年是美好的,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是喜气洋洋的……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过新年的快乐吧!

把《元日》改写成文包诗

扩展资料:

将古诗词改写成文包诗技巧:

1、深刻理解的诗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不理解就谈不上创作。《夜书所见》题目的意思是夜晚写自己所见到的。整首诗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2、根据诗句进行合理想象,将细节想象得更丰满。

细节包括环境描写:萧萧梧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比如“风吹过梧桐树,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夜晚有人在低声倾诉。风吹叶落,梧桐树叶像无数精灵在黑夜中悄然降临。”

每个孩子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语言表达也是不同的,孩子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再造想象出画面。“江上秋风”,又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比如,我就想到,风吹过江面,江面荡起层层涟漪,迎面扑来一阵寒气。如果书上有插图,那就更好了,让孩子对照插图,先观察,再想象,把环境描写细致。

细节还包括诗人的心理描写:在这样萧瑟的夜晚,在这样凄冷的秋夜,诗人心理会怎么想?孩子可以把自己当成诗人,体会远在他乡的诗人,此时会想什么呢?比如,想家,想家中的妻子?

细节更包括儿童挑促织时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没有捉过蟋蟀的孩子,是不可能有生活经验,更不可能想象出具体的细节,所以最好能找到视频,观察如何挑促织,再去写,效果更好。

3、开始构思故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故事中有哪些景物?有那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把细节想清楚。开始动笔之前,你要想好是以诗人的身份来写,还是以读者的身份来写。

以诗人的身份来写,就以“我”来叙述,直接把自己当诗人,写自己所看到的。以读者的身份来写,就以“他”来叙述,写诗人叶绍翁他看到的想到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