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十日深度游

2025-03-24 06:45:38

抓住去美国蹭吃蹭喝蹭驽怛判涮住的机会,去年年底就做了计划五月出发,原计划是在芝加哥停留二十天左右然后转去西海岸的San Fransico.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刚到没多久就被新西兰自驾诱惑回来办V足毂忍珩isa了,于是一个月的行程精简为芝加哥十日深深深度游。

从来不喜欢一部分一部分的写流水帐,但是考虑到自己前期准备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决定还是在这里简单的分几个方面啰嗦下。没提到的或者有疑问的来问我。

B2签证:

早早在春节前就签了 Tourist Visa,早就听说美国签证现在很好办,可没想到如此好办。提前在网上填表提交,然后去中信交钱买电话卡,回家打电话预约面签,两天后一早去了使馆,半小时搞定,签证官只问了出行目的,停留时间,去哪个城市,连我主动提供银行水单车房本都被拒绝了。前后谈了没有十分钟就抬头说:Welcome to America...果真如媒体所说,中美就是夫妻关系,床头打的再狠一盖被子什么事那都不叫事。好吧,去邮局办了邮寄,两天后就收到短信通知出签了,神速啊。话说春节后美国签证改了流程,貌似比以前复杂了些。朋友的B1签证是改流程后续办的,比起前几次直接交去中信要麻烦了一些。题外话,比起新西兰需要准备很多资料还要翻译还是美国的面签更方便,基本属于相面,有什么问题面对面的跟签证官解释说明,很容易得到理解和信任。当然,签证官也是会说简单中文的,所以英文完全不会的应该也不用太担心,为了得到签证官的信任建议还是提前准备回答的问题用英文沟通更好。

入境表:

第一次去米国还是一个人出发,对入关还是有些担心的。让朋友把他填的入境表和申报表发给我以便提前准备,结果以上飞机空乘告诉我五月初开始只需要填一张了,而且还是中文版的,早知道就不必提前准备那么多了。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如实填写就好,贵重的物品一定要如实填写价值,免得有其他麻烦。这里说说吃的东西。美国的食品安全有目共睹,建议不要带任何吃的入境省去申报开箱检查甚至巨额罚款的麻烦,如果吃不惯西餐那就去Chinatown的超市买,几乎你在国内能买到的那里都有,貌似除了花椒没有。这里说件有意思的事,去之前听说美国不允许花椒入境国内也不种植花椒,觉得这事很奇怪为什么偏偏是花椒不是辣椒不是胡椒呢?这个问题回程时跟邻座的美国人聊起来,他笑著给我讲了个故事:多年前美国人无聊的给动物园里的动物喂了花椒,结果动物患了癌症,于是美国当局禁止花椒入境了.....我无语了,哈哈哈哈,难道中国人尤其四川人一直在自残?......可见,老外的脑子是很直线的,这点在跟很多美国人沟通中都得到了证实,他们真的不象中国人一样的思维方式,所以跟他们沟通礼貌的前提下直接就好,Yes就是Yes,No就是No,千万别象对中国人一样欲言又止此时无声盛有声什么的,否则耽误的都是你自己的事。

罗嗦一句,即便填写的是中文的入境表,也是需要用英文填写的,入境处的官员都是美国人,看不懂中文的。飞机上有很多中国乘客一看是中文表都用中文填写,结果临近入境处的时候被提前检查的工作人员拒绝排队,还得回到填表处重新来过。

航空公司:

朋友坐的是美联航(UA)的飞机,据说都是空嫂而且服务很差,爱搭不理的,后来从Chicago去San Francisco体验了一下美连航的服务,确实...不咋地。我去芝加哥选的美国航空(AA)的飞机,737,70%都是中国人,空乘放餐都是举着中英文对照的牌子,哈哈哈哈。看看中国人把老美逼成了什么样子!飞机上都有会说中文的空乘,貌似都是美籍华人,中文水平停留在港台水平。英文不灵光的可以要求跟他们沟通。

美国国内的航班貌似一般都不提供餐食,只提供free的饮料,至少ua是这样的,餐食是要付钱买的。所以在美国国内坐飞机建议大家自己带吃的吧,老外都是自己准备的。

美国的航空安检较严格,外套手机要过安检就不说来了,记得鞋子一起自觉脱下,腰带也要抽出来过机器。人要先通过安全门然后进入一个大玻璃罩子,举起双手做投降状进行扫描,然后再走到安检人员面前象在中国国内一样接受手检。部分旅客会被最后要求提着行李到一旁开箱检查行李。大家配合就好了。

入境处、回程票和遣返的关系:

北京T3 Boarding pass 的时候AA的地勤工作人员很郑重的告诉我,我买的是单程票且没有绿卡,很容易在美国入境时被遣返,我噻~~ 搞什么?!!怎么可以?@¥#%?? 地勤说让我保险起见马上买张回程票。但是归期未定怎么买啊,不想花冤枉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我决定过关时直接告诉海关官员,我的时间充裕要好好体验美国归期暂时未定所以无法买回程票,但是我一定会回国因为我的家人朋友都在中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海关根本没问我这个问题,在我前面的几个中国人平均每人被审问了十五分钟以上,到我这估计是看着我特别“放松自然“,我也特别主动的微笑打招呼问好体现出对他们工作的尊重,问了我两个问题,五分钟左右对照了一下照片,录指纹就签字盖章放行了。临离开还互相祝福了一下“在美国开心”和“祝一天好心情”,其实我觉得入境处的工作很枯燥,每天阅人无数但都是匆匆而过,时间长了是多么枯燥的工作,遇到语言不通的更加着急上火。所以,将心比心,你给对方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对方就会快乐顺利的处理你的入境申请,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天气:

芝加哥是有名的凤城,确实风很大并且天气无常,刚到的前两天穿着秋衣秋裤毛衣薄羽绒都冷,紧接着就是短衣短裤还大汗淋漓。要知道这个时候北京已经奔30度了呀~所以,去芝加哥的一定要挡风的衣服,保暖的,也别忘了带夏天的衣服。防晒更是需要做足功课,毕竟PM2.5没有祖国那么丰富,湖边坐一会脸上就晒出了一副墨镜

交通:

去之前看了很多功略提到买City Pass Card和CTA卡,说是坐公交和地铁都方便。由于我住在比较中心的位置,时间又很充裕,考虑到芝加哥核心区域面积有限,再参考地铁$2.5一次的高昂价格,我决定开着我的11路大公共腿遍LOOP和近北的核心区,当然去Chinatown和稍远点的地方就要地铁了。但如果只是去去湖边、LOOP或者博物馆的话,我建议腿着吧,好好感受下这城市的边边角角不是很好嘛。

吃和小费:

我是个在国内一年都不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和牛排的人,于是吃在美国变成了我最大的难题,事实是短短十天回来我至少瘦了四斤。什么什么都是一股Cheese味,还有胡椒味,还有冷冷的感觉,蔬菜几乎都吃生的,汤里都是奶油什么的粘糊糊的......55555,考虑到之前在欧洲的遭遇,我早早的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豁出去了,全当为夏天的来临减肥了。要是朋友住的公寓多好可以开火,可惜是酒店。

美国吃饭埋单是要将餐费和小费分开给的,如果你在餐厅吃饭有人给你端盘子上菜站在你身边点菜倒水倒酒的话,别怀疑,请给小费。给小费一般是在餐后结帐的时候,我遇到的分两种情况:1、他们会给你账单上面有单纯的餐费,比如说是$10,那么你将信用卡给他,他会去pos机刷走$10,然后拿着刚才那张账单和卡回到你面前,这时你需要在账单下方写上你想给的小费金额,一般是餐费的5%,你自己算下写在上面,然后签字,收好你的卡后把签好字并且写有餐费和小费的账单换给服务员,他们会自行从你的卡上划走跟你填写的小费金额一致的小费。2、他们送来的账单上直接算好餐费和小费,你交出卡他们刷完换给你签字。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美国刷中国的卡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所以如果你有所担心,出国前向信用卡中心申请短信提醒,这样更方便你了解刷卡情况。当然,我从来没有遇到在国外被多刷的情况,老外在这方面还是很规矩很有信用的。法制国家嘛,对于他们来说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芝加哥三宝(我真心没觉得有多好吃...):potbelly的三明治、Giordano's和UNO的deep dish pizza、portillo's hotdog。我倒是在state st.上的一家超市里吃了手工做的lovingly handmade pret,特别好吃,最爱里面包着新鲜蔬菜和大虾肉的那种,微微有些辣味,没有奶油和cheese的味道,单纯的就是蔬菜、虾肉和薄饼的香味,貌似还有薄荷在里面。他家的鲜榨各种不同种类的水果也很不错很新鲜。沙拉也很赞。自助式的没有小费,shopping完正好坐下休息吃东西,记得吃完自己收拾干净桌面,把垃圾倒掉,中国人不能被看低是不是。后面会上他家的图片。

住:

啰嗦下酒店,市中心的Hilton...跟国内的如家差不多......隔音不好很吵,硬件就更不敢恭维了,基本没有服务。唯一的好处就是位置不错去哪都方便。欧美的酒店基本都是不提供牙刷牙膏和拖鞋的,毛巾也远远不如国内的四五星酒店好,所以别忘了带这些。另外,芝加哥的医院基本都集中在市中心的湖边周边,所以经常有警车和救护车呼啸而过,坦白说比较吵,比北京长安街吵多了。如果再赶上频繁的球赛夜,毋庸置疑,肯定很吵。

购物:

芝加哥是美国重税的地区,基本上没发现什么比国内便宜很多的。Coach比国内便宜点如果有很喜欢的可以买,而且店员说持国外旅游签证的有额外优惠,具体多少忘了,在south magnificent mile上有好多家,macy's里面也有,但是最好去outlets买,那里的Coach工厂店确实很白菜,在那里买了几个包都蛮划算的。Tiffany有家两层楼的店东西很全可以去看看,店长热情的对我说可以给我这种外国游客一个不错的折扣,我估计是税的部分可以有商量吧。爱马仕在那边也有店但是款严重不全规模也很小,帮朋友去带一款包一进门就被店员告知美国都没有,订都订不到。我说我在香港看到过他都感到很惊讶。喜欢维多利亚秘密的可以下手,芝加哥有家很大的店。

个人觉得美国买这些奢侈品除了美国本土的品牌有些优势外,真的不如去香港买。赶上节假日还有很好的优惠。只是人多些购物环境差些。但是价格上都比美国便宜。

Levis和Lee的裤子在Macy's和一些折扣场里一百多人民币就能拿下,CK也是大卖场货。还有RL的POLO在这边就是30到40美金一件,买来送人还是很划算的。当然如果你在国内是有可信的外贸原单货源那么在美国买折扣场也贵了。

有中国人去美国买苹果的产品,负责任的说是比国内便宜,但是不联保,利弊自己想吧。

我买的最多的是护肤品,契尔氏的水100多人民币搞定,MAC也比国内便宜的多,还有Carmex的护唇系列一直都再用,价格是国内代购的一半还少,买来送朋友特别合算。Blistex这边也很便宜,burt‘s bee就更不用说了,必带。另外,深海鱼油啊,维生素啊都是美国的强货,走得时候扫了很多。

在芝加哥该做的几件事(非主流旅行内容):

1、看一场比赛,无论棒球、冰球、篮球还是橄榄球。

2、听一次现场,blues是芝加哥的灵魂,黑人的blues真的很推崇听听,无论是在地铁里还是去pub看现场

3、去湖边或者公园野餐晒太阳看书

4、换上跑步鞋和运动衫跟当地人一起沿湖慢跑

5、去乔丹的牛排馆吃顿牛排,或者去光顾下我最爱的The smashing pumpkins乐队的中式茶餐厅,也许会遇到他们。

不啰嗦了,先写这些,随后想到的再补充。

去四川呆了一个月,在雅安附近亲历了地震后4月28号回到北京,迅速投入音乐节大趴。玩疯了之后5月10日出发了,一大清早的,一个人,没有回程票,忐忑不安啊,万一被遣返我折腾这11个小时图什么呢......

当地时间早上8点左右到了O'hare奥黑尔机场,地铁一个小时左右到酒店,简单吃了早餐,天阴沉沉的很冷,出去转转然后回酒店睡觉

芝加哥的城区建筑是很丰富的,不象NYC那样高楼林立,都是钢筋水泥落地玻璃的冷酷感和千篇一律。这里临近的楼宇总是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结构,看得眼花缭乱。

芝加哥的城区里每个小社区基本都是已教堂为中心,加上住宅和基本的超市诊所邮局等等作为辅助。这个跟欧洲很像,去教堂做礼拜的人也很多,可见这是个有信仰的国家。

大名鼎鼎的Wills tower, 看芝加哥夜景的绝好去处。很大的雾气,楼的半截往上基本都看不到。

UNO的深盘pizza,就在酒店旁的街道,早早就人满为患,两个人打包了small的一半都没吃完,分量真不是一般的足,大家悠着点。

芝加哥剧院,很地标的建筑,喜欢那块CHICAGO的霓虹灯牌。芝加哥市区到处都是郁金香花,我去的时候赶上了盛开期,在荷兰都没见过这么多这么美。

MACY's 的大钟,很有时代代表意义,据说当地人约会都会约在钟下已这为标志物。我原本以为只有一个的,谁知逛完MACY"S出来一台头,我去~怎么还有一个?!那到底约在哪个钟下面啊?......汗,约在钟下的恋人最后想必都走散了吧...哈哈哈哈

芝加哥主城区貌似两家MACY"S, 至少我只看到两家,一家是state st.上的这家折扣多品牌多规模大的,另一家在water tower 后面的规模小一些并且跟一个mall通着。

梅西的卖场布局比较有意思,弱化品牌强化商场的规划,就是说按照男女装分层的同时按照品牌分区,比如牛仔几乎都放在一起,一个桌子上是lee,旁边的桌子马上就是diesl、G--star什么的,混在一起卖。这样挺好,方便比较价格。state st.上的这家规模大折扣低,建议逛梅西的就来这家吧。

地铁入口,比起国内的小很多吧。芝加哥的地铁年头不短了,比起北京确实有些老旧,但是人很少,基本没站着过。还有很多流浪艺人在立面卖艺演唱,很值得去听听,很赞的。当然,记得给些小费鼓励一下他们的坚持。

芝加哥的樱花很多,jackson st. 往Michigan lake方向走的大道两旁以及Grant park 到处都是盛开的樱花。

Michigan Lake真的很大,从飞机上看跟海没有太大区别,比海更清澈更平静,湖里有很多种水鸟生物,他们都不怕人,湖鸥会飞到你身边冲你叫着喊着要吃的,这只鸭子一路跟着我沿着湖边散步,还时不时的冲我叫两声。还有一种貌似是大雁的体型比较大的禽类,会突然扑腾着翅膀扯着大长脖子仆仆仆的从湖面起飞然后飞去湖边的草坪上吃东西。第一次见到下了我一跳,后来习惯了也觉得天人合一的感觉真美妙,自然环境保护的真好,这要是在中国早就变成盘中餐了,哎......

芝加哥有很多这样的游艇港口,很多当地人在这里参加学校学习驾驶游艇,然后朋友们一起喝着小酒吃着美食听者blues驾船出海,真的是很健康很惬意啊。据美国朋友介绍,买游艇并不贵,但是维护和停靠等保养费用却很昂贵。

到Navy pier 的时候天已经阴的厉害了,风特别大,吹的脑袋疼。简单的转了下,改天天气好再来吧

这里是回看芝加哥skyline的好地方,也是晒太阳野餐喂湖鸥的好地方,之后的几天几乎天天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