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是什么
1、负重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量,头与臼之间压力必然增大,长期保持着这种较大的压力,不但容易造成结构上损伤,而且影响局部的血流循环。
2、剪力大。髋关节不同于其他负重关节那样两骨端关节力线垂直,股骨干与股骨头颈之间形成132°的角,躯干的重力是由髋臼通过股骨头,颈移行至股骨干,力线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头颈所承受的生理压力要比其他关节大得多。
3、活动范围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于肩关节,伸展、内收、外展、旋转等。能完成各轴向运动,损伤的机会也较多。
4、血供少。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外侧支持带和内侧支持带动脉,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另一支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
5、年龄 儿童和青壮年创伤性头坏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最初骨折时骨折端移位及造成血运损害的程度,由于儿童和青壮年股骨颈区骨质坚硬,骨折时暴力大,骨折端错位程度严重,因而复位的手法亦较邓咀挚垡重,次数增多,局部血管损伤严重;其次,股圆韧带血供及其吻合支甚少,来自髓内的供血由于骺板阻隔而受影响;此外,青少年一组由于易动,不易固定牢固,或往往因活动过早,活动量过大,或再度受伤等因素,影响着骨折愈合和血供,不仅坏死率高,发生塌陷的机会也增多。年龄过大,由于体质衰弱,或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脏腑功能不足者,其愈合能力和血管再生能力均差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坏死率。
6、骨折的情况 1.骨折的类型:从骨折线的高度看,骨折线愈靠近股骨头,其坏死率愈高.因上干骺血管沿股颈后上方头下横线远侧进入头部,所以骨折线如在该横线近侧或通过此横线者,则坏死率增高。通过股骨颈后上方斜形骨折线者,坏死机会最多。从类型看,头下型骨折坏死率明显高于头颈型,而头颈型坏死率高于经颈中型,经颈中型坏死率又高于颈基部骨折型。 2.骨折端原始错位的程度,原始错位严重者,其坏死率高,这已被人们公认。
7、治疗因素 l.急诊复位与固定。应强调其重要性,发现随骨折后时间拖延,缺血坏死率逐有增高。早期手术坏死螟苋镔柞率,远较延期手术坏死率为低.早期手术者即使坏死,也属部分性坏死,出现坏死的时间晚,而延期手术者,其坏死往往属完全性的,且坏死出现得早。 2.无创伤性复位。复位时应尽量采用轻柔而缓慢的闭合手法较好,避免多次暴力复位或过度牵引复位。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 3.复位的质量。复位后对位不良,例如过度内收、屈曲或外翻旋转和分离移位等,均可增加坏死率,因旋转和分离均可使尚未断裂的血管拉紧或受压。 4.内固定。对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应使用理想的内固定器械固定.要求内固定物体积要小,质量要好,坚强有力且能允许断端进行轴向压缩,以利骨折愈合,使通过骨折线的血管能迅速地到达缺血坏死的股骨头,促使其血管再生和重建。 5.与骨折愈合的关系。骨折后的股骨头坏死即可发生在骨折后,也可发生在延迟愈合或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