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7]行测试题
2011年广东省公务趋濞曛逖员考试行测参考答案及解析(答案A60-结束)
60.【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凉茶其实不含茶,然后从医学角度醑穿哩侬对凉茶宣称的“清热下火”功效进行了解释,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们感觉到的清热去火与凉茶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而之所以大量消费者对质疑凉茶的言论进行攻击,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对凉茶的实质了解不够。题干中并没有说凉茶会对健康不利,A项错误。作者对凉茶的“清热下火”功能进行了直接的否定,而不仅仅是“怀疑”,C项错误。凉茶的功效已被否定,也就谈不上发挥功效的物质,排除D。故B为正确答案。
61.【答案】A。解析:从第三项起,每项都等于前面所有项之和,答案为1+2+3+6+12+24=24+24=(48)。
62.【答案】C。解析:平方数列。
1 925 49 121(169)
↓↓↓↓↓↓
1232 5272112(132)底数为奇的非合数
63.【答案】C。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10 12 1520 27(38)
作差
2 35 7(11)连续质数
64.【答案】A。解析:分组组合数列。每两个一组,二者之差均为3。8-5=3,12-9=3,13-10=3,(15)-12=3。
65.【答案】D。解析:各项依次是、、、、、()。
分子:每一项的分子等于前一项的分子分母之和,46+76=(122)。
分母:每一项的分母等于该项的分子加前一项的分母再加1,76+122+1=(199)。
分母1、4、11、29、76还存在这样的规律:第二项×3-第一项=第三项,以此类推,所填分数的分母为76×3-29=(199)。
66.【答案】A。解析:120名职工投票,已有的81张票中,得票最少的是甲21张,只考虑乙丙即可。120-21=99,若丙最后当选,至少得50张票,所以丙至少再得50-35=15张票。
67.【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24、12、5的最小公倍数为24×5=120,即拼成的立方体的边长为120厘米,则所用砖的块数为=1200。
68.【答案】C。解析:在435份调查问卷中,没有填写手机号码的为435×(1-80%)=87份。要找到两个手机号码后两位相同的被调查者,首先要确定手机号码后两位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因为每一位号码有0-9共10种选择,所以后两位的排列方式共有10×10=100种。考虑最差的情况,先取出没有填写手机号码的87份调查问卷,再取出后两位各不相同的问卷100份,此时再取出一份问卷,就能保证找到两个手机号码后两位相同的被调查者,那么至少要从这些问卷中抽取100+87+1=188份。
69.【答案】B。解析:用150元购买16元的书包、10元的计算器和7元的钢笔,设买了x个书包,y个计算器和z支钢笔,则16x+10y+7z=150,这是个不定方程。由于16x、10y和150都是偶数,则7z为偶数,z只能为偶数。由于z<y<x,不妨z从最小的2开始代入。当z=2时,16x+10y+14=150,16x+10y=136。由于10y的尾数为0,则16x的尾数只能为6,又因为x>z=2,则x只能取6(当x取更大值时,y为负数),y=4,满足题意。故计算器比钢笔多4-2=2个。
70.【答案】B。解析:因为儿子年龄比母亲年龄的大7岁,母亲年龄比父亲年龄的大7岁,所以母亲的年龄是5的倍数,父亲的年龄是4的倍数。可以设母亲年龄为5x,父亲年龄为4y。列方程组,解得x=8,y=11。母亲年龄是40岁,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的年龄是15岁。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差为44-15=29岁,故当父亲年龄为儿子年龄2倍时,儿子年龄为29÷(2-1)=29岁,此时为29-15=14年后。
71.【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若多1级台阶,则运动员每次跨3、4、5级,均正好跨完所有台阶,即台阶数加1是3、4、5的倍数,所以台阶数可表示为60n-1(n为正整数),结合选项可知答案为A。
72.【答案】B。解析:设共有x棵树,每天可植树y棵,则有,解得。又根据题意有,代入,得y=160,x=7200,答案为B。
【考点点拨】此题也可以这样分析,每天多种25%,则前后效率之比为1∶(1+25%)=4∶5,则前后所用时间之比为5∶4,现在少用9天,则计划时间是45天。
同理,对于种植4000棵树之后的植树任务,效率和计划中的效率比是(1+)∶1=4∶3,所用时间比是3∶4,现在少用5天,则种植4000棵树之后的任务计划时间为5×4=20天,故按计划植树4000棵需要45-20=25天,则共有4000÷25×45=7200棵树。
73.【答案】A。解析:第一题没做对的有160-136=24人,第二题没做对的有160-125=35人,第三题没做对的有160-118=42人,第四题没做对的有160-104=56人;四道题全做对的至少有160-(24+35+42+56)=3人,即至少有3人得满分。
74.【答案】D。解析:对折n次,可以剪成2n+1段,则根据题意,这根线绳被剪成23+1=9段。
75.【答案】D。解析:“下午卖的钱正好是上午的2倍”说明,下午卖的油的重量是上午的2倍,即总共卖出油的重量是3的倍数。
6桶油的重量除以3的余数分别为0、1、0、1、2、1,可见6桶油的总重量被3除余2,所以剩下的一桶油的重量被3除也余2,只能是20kg。
76.【答案】B。解析:第一组图形中,前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第二组前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得到B项。
77.【答案】D。解析:左边图形折叠后,A项中上面和前面的两条线不会相交,错误;B项右侧面错误;C项的斜线方向错误;D项可由左图折叠而成。
【考点点拨】纸盒折叠问题。本题考查的是空间想象能力,考生应重点分析原图六个几何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题干中提到的是“纸盒的外表面”,考生应引起注意。
78.【答案】C。解析:第一个图形中的黑色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移动2、3、4、(5)格,中间的三角形为白色、黑色间隔变化,故选择C。
79.【答案】C。解析:从每行来看,第一行共有4个黑球和4个白球;第二行共有4个黑球和5个白球;按此规律,第三行应共有4个黑球和6个白球,符合条件的选项为C。且此时每列的黑白球共9个。
80.【答案】A。解析:题干的四个图形都能够一笔画成,选项中只有A符合。
81.【答案】B。解析: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B项只是进行工厂选址来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所带来的影响,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故不符合定义。
82.【答案】D。解析:消费模仿的对象是“消费行为”,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买股票属于投资行为,而不属于消费行为,C项不符合定义。
83.【答案】D。解析:根据定义,高度口头沟通焦虑的人通常会扭曲其工作的沟通需求,以使沟通的需求减至最少。A、B、C三项并没有扭曲其工作的沟通需求,D项赵师傅多次换工作就是为了使沟通的需求减至最少,属于高度口头沟通焦虑。故答案选D。
84.【答案】C。解析:A、B、D三项都是政府官员或企业高层领导利用权力谋利的行为,属于权力寻租;C项并没有利用权力非法谋利,属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85.【答案】B。解析:社会互动的定义要点是:①通过信息传播;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A、C、D三项都符合定义要点,B项信息的传播是单方面的,不符合要点②。故答案选B。
86.【答案】D。解析:进行跨省“征婚”后才会交配成功。(1)一定在(4)之前,排除A、B、C三项,选D,经验证后符合逻辑。
87.【答案】A。解析:(3)应该在(2)之前,因为建造玻璃暖房后,才能种花,从而给花浇水,使其不断生长,然后(5)剪切花枝后(1)摆上货架,进行销售,故这四项的顺序应为(3)(2)(5)(1),而市场调查之后才知道该种什么花,故(4)应该在最前面。由此应选A。
88.【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房屋购买程序。只有“签订买卖协议”后才能“按协议交纳房款”,故⑤发生在③之前,排除A、B。如购买经济适用房,要先“提出购房申请”,在通过购房资格审查之后,才可以签订买卖协议。比较C、D两项,C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
89.【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发射间谍卫星,并分析利用卫星传输资料的过程。③是逻辑起点,排除A、B、D,故正确答案是C。
90.【答案】D。解析:观察培养葡萄球菌的瓶子是发现绿色霉及其杀菌作用并用于挽救人的生命的前提,所以⑤排在首位,观察选项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D。
91.【答案】A。解析:石油中能提炼出汽油,铁矿石中能提炼出钢铁。
92.【答案】D。解析:井冈山被誉为红色摇篮,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
93.【答案】B。解析:后者是针对前者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因为敏感所以需要脱敏,因为肥胖所以需要减肥。
94.【答案】B。解析:题干成语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其中“围湖”、“造田”、“饮鸩”、“止渴”都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且“围湖”是为了“造田”,“饮鸩”是为了“止渴”,只有B项符合。
95.【答案】D。解析:“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要条件,“风”是“起浪”的必要条件。B项“己莫为”是“人不知”的必要条件,顺序与题干不符。
96.【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论据是“在影响地球气候的风的类型变换之前,太阳黑子活动非常频繁”,结论是“气象学家可以利用这一信息来改善天气预报”。
A项属于无关项;B项支持了题干的论证;C项如果为真,说明没有必要利用太阳黑子活动来进行预测,直接削弱了题干的结论;D项也是无关项。
97.【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中纽太的销售人员声称纽太会有助于伤口愈合,论据是纽太的粘附能力是现在使用的棉纱带的2倍。
根据外科伤口最多需要包扎10天,如果现在的棉纱带的粘附能力已经超过10天所需要的值,则“纽太的粘附能力是现在使用的棉纱带的2倍”是毫无意义的,因此,C项对纽太的销售人员的声明提出了最严重的质疑。A、B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只是针对已涂上某种特别的化学药剂的皮肤,在大多数情况下,纽太的粘附能力仍然更强,削弱程度不如C项。答案选C。
98.【答案】D。解析:考查模态词的转化关系。不可能不=必然,所以前半句等值于“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付出代价”;可能不=不必然,所以后半句等值于“有的错误决策不必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D项正确。
99.【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儿童受伤的头号凶手是“家”,论据是儿童意外伤害地点排名中卧室客厅占39.85%,列居第一。
C项指出儿童在客厅卧室的时间较长,因此受伤的可能性会增加,说明了统计结果不足以推出结论,从而削弱了结论。A项和D项是无关选项;B项“偷换概念”,题干结论是“意外伤害”的结果而非“意外死亡”的结果。故正确答案是C。
100.【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由“文理科高考状元都是志远私立高中的学生”,得出结论“志远中学比市重点高中一中的教学质量都高”。
A项可以削弱题干论证关系,说明题干论据与结论间无必然联系;B项说明志远中学的教学质量低于一中,直接反驳了题干论点,削弱程度最强。C项中的教师、D项中的在校时间长与教学质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为无关项。故答案选B。
101.【答案】C。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指出“大企业可获取大量利润,但可能因为供求错位一时无法立即作出反应而造成重大损失;而小型企业利润不算很高,却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转产”,说明大企业和小型企业各有优点和缺点,并不能简单否定某一个,也不能说哪个更好,故C项正确,A、B和D三项错误。故答案选C。
102.【答案】D。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血压就越低”。D项指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血压高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即影响血压高低的因素是“工作压力”而不是“受教育程度”,从而反驳了结论。A、B、C三项都是从其他方面比较两者的区别,但未涉及与血压的关系,故不能削弱结论。故答案选D。
103.【答案】D。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A项不影响题干推论的成立,不能反驳题干结论;B、C两项举了部分反例,对题干论据的削弱有限;D项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的论证关系,即成长环境而不是遗传因素决定成功与否,削弱力度最强。故答案选D。
104.【答案】D。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有效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可整理如下:①仓廪实或衣食足→知礼节或知荣辱→或者国富或者民强;②民强→百业兴。题干已知“并非百业兴”,则否定了②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民强”;再结合题干已知条件“并非国富”,则否定了条件①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故答案选D。
105.【答案】C。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根据“病毒性感冒不需要吃药即可痊愈”推出“感冒也不用去看医生”。要使这一推理正确,还需要“感冒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冒”作为前提,所以C项是必须假设的。
106.【答案】B。解析:由“2009年第一季度,……其中立案查处案件49654件,同比下降32.26%……”可知,若保持同比下降率不变,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立案查处案件数为49654×(1-32.26%)≈50000×70%≈3.5万,只有B最接近。
107.【答案】D。解析:由“从违反法规看,……违反产品质量法规案件6760件,同比下降27.51%;……违反商标法规案件4119件,同比下降21.93%……”可知,违反产品质量法规案件减少量与违反商标法规案件减少量的比值是(×27.51%)÷(×21.93%)=××>××=×>×=2,只有D符合。
108.【答案】A。解析:从第三段可知,各类违法主体占立案查处案件比重最高的是个体工商户,案件数为22142件;最低的是集体企业,案件数为728件。各类违法主体占立案查处案件比重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00%-×100%=×100%>=40%,只有A符合。
109.【答案】C。解析:(1),由“案件总值33.57亿元,同比下降21.26%,罚没金额3.33亿元,同比下降39.49%”可知,罚没金额同比下降率大于案件总值同比下降率,正确;
(2),由“违反合同法规案件156件,同比下降57.02%”可知,2008年第一季度,违反合同法规案件为≈363件,错误;
(3),由“公司案件6521件……私营企业案件3957件……集体企业案件728件”,3957+728<4000+1000<6521,可知公司案件数大于私营企业案件与集体企业案件数之和,正确。
综上所述,与资料相符的说法有2个。
110.【答案】C。解析:A项,由“自然人案件12472件,同比下降49.04%;……集体企业案件728件,同比下降45.26%”可知,自然人案件与集体企业案件同比下降均超过40%,正确;
B项,违反广告法规案件2141件,各类违法违章案件68202件,违反广告法规案件占各类违法违章案件的比重为×100%≈3.14%,正确;
C项,由“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案件4944件,同比增长6.51%”可知,C错误;
D项,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案件4944件,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案件1644件,4944÷1644≈3,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C。
111.【答案】A。解析:山东2008年的财政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1≈-1=≈16.7%。
112.【答案】C。解析:比较表格的后两列,只有上海、山东、湖南、天津四个地区符合。
113.【答案】A。解析:2007年上海的财政收入约是新疆的≈≈7.3倍。
114.【答案】B。解析:2008年新疆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比2007年增长<≈0.3,山东增长>>0.3,吉林增长<<0.15,云南增长<=0.3,比较可知,山东增长最快。
115.【答案】D。解析:2007年和2008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都是上海、山东和湖南,所求为(10784-10767)+(20099-15165)+(10716-8162)=7505万平方米,可利用尾数法估计最后两位数字为(84-67)+(99-65)+(16-62)=17+34-46=05。
116.【答案】B。解析:2000-2009年,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153-2253.42)÷9≈2900÷9≈322元,最接近的就是B。
117.【答案】C。解析:2009年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增长(5153-4760.62)÷4760.62=392.38÷4760.62≈390÷4800=≈8.1%,最接近的就是C。
118.【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得
明显应选择B。
119.【答案】A。解析:由表格知,以2009年增长率计算,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2061=2291.45元。
120.【答案】D。解析:A、C项,由于1991-1994、1996-1999、2001-2004、2006年数据未给出,故无法确定A、C是否是正确的;
B项,由数据可估算,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量低于2008年,且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大于2009年,故2009年增长率小于2008年,B错误;
D项,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四部分1995年与2009年的收入数据,可以估算出2009年工资性收入约是1995年的6倍,家庭经营性收入约是2倍,财产性收入约是4倍,转移性收入约是7倍,即增幅最大的是转移性收入,则年均增速最快的是转移性收入,D正确。
符合题意的只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