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1、从语言开始文明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明语言习惯的培养从礼貌用语做起,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懂礼貌、有教养、举止文雅的人。接着在牙牙学语之时,开始不断练习之前学到、现在正不断学习的各种词语和句式。一个孩子正是从“谢谢,请,对不起……”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词语开始他的语言成长之路。如果父母平日说话就是温和有礼貌,再加上日后亲子阅读里多给孩子接触诗歌、经典、文学作品等,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素养一定不会差。优美的语言能慢慢发酵出说话和气、举止文雅的好气质。
2、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交习惯语言是为了社交而服务的,因为社交的需要,我们才要学习语言。现在的社会讲情商,而情商的重要指标常常是看是否会社交。现在的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不合群?爱不爱跟小朋友玩?是不是乐意和别人分享?会不会欺负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些都是大多数父母关注的问题。例如孩子喜欢的趣巢抖熊玩具,一起和小朋友分享,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时候父母的示范和引导显得特别重要。你希望孩子是乐于跟别人交流,友好相处的,那么首先父母也要做这样的人,熏陶自己的孩子。并且创造机会,多带孩子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不仅仅是同龄人。在相处中,引导孩子与别人友好相处、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考虑别人的感受。日子久了,这些好习惯内化在孩子心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别人感受,善于沟通、善待别人的人。
3、从自己穿衣开始培养劳动习惯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现在父母常常会过度保护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觉得他们太小了,长大一些了,又心疼孩子忙着学习没时间,生活上这些小事都处处代劳,这样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自然难以培养起自立的品格。其实家长不要以为这些生活琐事不值一提——孩子自立的意识正是从穿衣、穿鞋穿袜开始的;责任感正是从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扫地抹桌开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从自主自己的生活开始的;自信正是从轻松掌控自己的生活开始的。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你会慢慢看到惊喜。
4、卫生习惯是一生健康的基础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好身体是一切的关键,这一点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同。幼儿时期的作息习惯对过渡到小学阶段特别重要。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按时按点地做每一件事:起床、吃饭、喝奶、上幼儿园、运动、阅读等,到了上小学时才能自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规律地进行娱乐和学习,达到两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