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车手的自我阐述与修养
这篇文章写得酸腐,很多朋友可能没兴趣看全文,那我把简要思路表达一下:
1丶狭意地说“直通车就是个引流固嗟喹账工具”丶或者说“直通车就是淘宝卖流量的伴生品”。
2丶狭意地定位“直通车可以奉陪那些只注重数量(表面功夫)的老板”丶“也可以为架构良好的商家锦上添花丶选款好甚至能直冲云宵”丶“但一定不是给那些什么优势也没有而且不想改善的人雪中送碳的”。
3丶直通车是思路活丶数据活丶分析活丶心理活。虽然他严重倚赖供应丶美工丶策划丶售后。
4丶不能因为直通车是一个需要配合的工作,就轻妄断了“垂直发展”的路。很多车手因为职能容易被自己及外界力量牵引,而不选择深入丶转做策划管理的“运营”活。很多车手可能学历不高(不自信)丶设定上升空间是“运营”“总经理”“老板”,而不敢尝试专业能力深入的上升通道。
5丶现在到处在讲大数据,阿里巴巴副总裁车品觉就是做数据的,他的许多文章和采访都很好,比如通过各种行为数据快速判断精准需求(设定投放)。服务商能做的,经营者更能做,江湖策之类的平台就是一个端倪(不要被行为数据搞头一头雾水,都是财富)。
6丶老板要的是数据结果及分析报告与使用方案,运营很多时候是老板在经营上的代言人或助理丶一样的需求。而数据采集,不是他们的专业。
7丶直通车手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终于养成了对数据的敏感,快速的领悟力,娴熟地插入提取。这种能力初期阶段很大的满足了些中小规模的企业。但直通车手要成长,中小企业不一定会成长,这是个严重的矛盾点,直通车手的成长不尊从中小企业的路线,痛苦就来了,意味着要向大企业需求晋升。
8丶大企业要的不是一个舞刀弄枪的直通车手,而是一个既会舞刀弄枪丶还会以观天象的谋士。数据不仅仅是怎么获取,更是要对其知根知底,不是在找需求丶引导需求,而是在创造需求丶预谋需求。很常见的案例,乔布斯认为,顾客并不知道他要什么,你必须知道他要什么,然后告诉他要什么。你怎么能知道连他都不知道的需求呢?行为丶数据丶文化丶等等等等。这些是当你踏入直通车手专业领域后,眼前竟然展开的一卷宏大画幅。
9丶再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你是专职车手,你的能力将会越来趋数据领域,那么,从数据领域深入并提升,是最不浪费积累的(虽然直通车手只是数据领域的门外汉)。上升通道是一定会让你痛割一些车手专长的,但上升了,你就是个外人看不懂的家伙了,因为目前需要专业研搞数据的,都是少数牛逼的大企业。
10丶非常值得说明的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千千万万数之不尽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思维:专注,一个领域。你将获得最直接的竞争力。你将能修练出一个领域里神一样的“大预言术”。很吃香只是别人对你的印象,很爽才是自己对自己专注的真实所得。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智者”希洛,你的天空将广阔无比。你不稀罕大企业,好吧以后各种咨询公司会不少。
---------------------my name is 分割线-------------------------
直通车手一直存在着两种神话:一个是“蒸”的神话,一个新店,一个月上冠,两三个月大卖,五六个月死亡,从生到死从兴到亡,除了选款和供应链,就是直通车。另一个是“煮”的“神棍”,不思正道一门心思研究歪邪,看看哪里有漏洞,浑身技俩钻入,发现洞里其实是实心的丶还带刺(就好像印度那个女发明家的内个作品),匆匆用乱草盖上,四下吆喝起来:本大神神功新成,尔等速来献贡,痴男怨女纷纷上,不理不顾早有高手一个“归谬法”已然点破。
而依我看法,不管是“神话”还是“神棍”,人间正道终究还得“沧桑”。所以,对于无法当“神话”也不想当“神棍”的大众,直通车就应该被洗尽铅华,只是一朵俗物女子,不管可不可日,不可幻也。好吧,用人话就是说:直通车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平常事,不同经营规模的人操作分配有别。
要阐述下文的内容,就必需有个前提说明。常常听到有人“直通车手都是骗子”丶“直通车就应该自己开”,也有人说不需要开车。而本文的标题叫《直通车手的自我修养》,显然是写给专职直通车手的,所以一是请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竟然还需要“专职直通车手”存在的朋友高抬贵手,二也我承认一定意义上丶“直通车手”的存在就是个屁。
分三种层面作个私人观点。一个是小卖家,我是从小卖家出身的,一天十几单,自己接单丶开单丶包单丶发货丶售后丶市调丶采购丶拍照丶做图……吃饭丶拉屎丶打炮。当时真心觉得没必要开直通车,现在还是觉得当时没必要开车;当时就想啊,有空的时候,我可以到给签名的论坛灌水去(天天软广天天爽)丶在微博上天天找活人互粉,破百粉丶破千粉,破了万活粉我就发了。而现在我还是那么想,当时要有时间,就该那么干,没有多高的技术门槛丶也没有那些产品比你漂亮价格还比你便宜的冤家就卡在你头上。
第二个是中小卖家,三五个丶七八个人手了,有条件有资源打造人气款了,你再只用撒网式粗放式车轮式的民间打法,显然无法维护好几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为人气款扔钱买流量的时候到了,但一天也可能只需要投二三百丶一个月不到一万,去请个高手大牛吗?横路敬二。自己抽空研究下直通车操作的一些核心思路,然后找个脑子灵光点的员工兼着盯车,能从一万块里省回一千块钱,是功德,普贤会记住你的。
第三个是中大卖家,比如七八十号人了,有逼格可以让一些镇店款成为同类产品的霸主地位,SKU也布置得条理分明,而且竟然还内功扎实(惊为天人),都这样了,不砸直通车就对不住文殊了,一天千儿八百还不好意思了,三五千吧,一个月十来万就出去了。此时您跟老板说“哥,您自个儿开车吧”,他得揍你。让个半吊子员工兼着也不合适了,得请大牛了,可大牛一开口一两万,有舍不得的。那请二牛吧,七八千,挺好,事多的话再给配个助手,两三千丶扛住了。
第四个……我上面说分三种,没错,那些都是废话,谁不知道啊?我掖到这再说想说要说的,也是要扣题目的:当一个车手被凶残地成长为大牛后,哪里求败呢?跑去当运营,这个真心太多了。很多时候会发现在中小卖家丶甚至中大卖家体系中,运营人员兼着直通车,不用纳闷,如果用@年少的话,这应该叫“道术糅合”。是效率的表现,但却是规模的壁垒丶尤其是制度的障碍(乔布斯给世人留下崇拜丶却没有留下良好的继承体制,所以借此宣传下我的偶像旺楚克),好在这里说的是中小规模。
当一个个曾经炼丹入密的“直通车”术士武僧,因为提升的需求,而转身为得道“高僧”丶心灵鸡汤大师(七哥,真心没影射你),是人才垂直性流动的自我卡擦。大家都横向谋求发展,专业的少了,全才的多了;小企业的老板跟不住你的思路,大企业你要专业差专业丶要资历缺资历。这方面七哥就做得非常好,他高薪招了一个初中文凭的孩子,因为那孩子在某领域的app做得全国最好(之一)。
所以往下说,就出现“第四个”了,那就是大卖家(甚或大企业)。有智商的大企业越来越懂得不拘一格求人才了,你想要进碗?关键你得是人才,于是你笑了,会开个直通车算个屁人才,收人家一两万,那是各种不对称,肯深入的人少,谁知道淘宝会蹦跶几年?谁知道直通车什么时候嗝屁?于是误入者及时行乐,觉着自己有想法的者闭修正道(语嫣说了:要品质丶要服务丶要社交)。
所以我要写这个《自我修养》篇,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先说说直通车的核心是什么?直通车就是朵浮云。直通车为什么值钱?浅层次的原因是淘宝可以靠这个赚大钱丶所以模仿并超越百度折腾出这么个东西。深层次原因是国内销售及销售服务群体喜欢看急功近利的风景,别人讲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丶去了Ipod来个iphone,心在梦就在;咱可不乐意那么二,要什么心什么梦啊?且用羽毛装点一个美丽的营盘丶躺几个美娇娘,啥节操啥情操啊?社会主义高觉悟民众一眼就看穿资本主义虚伪的外表,刚刚纽约和纳斯达克两大交易所才冒出来说,以假冒伪劣横行的阿里巴巴丶是我们的菜。反正孙正义杨致远乐了,脱身的机会就要来了。美国投资者也乐了,我拦不住你们政治家和外国的低格体制,我还不能陪着你发横财?——我们的企业家要被那些搞政治搞资本的鬼上身,那就真的应该放弃治疗了。人家干坏事能赤祼祼,你是天天和用户大眼瞪小眼的,还是要穿衣服的。反正直通车这朵大棉花糖是被搅出来了,但因为供需问题,直通车客观价值我也说不清楚,那是电商界宏观学者的问题。
所以当谁也不明白浮云何时散之际,揣着明白当糊涂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好吧,让我们以智慧地方式扎身于这朵浮云。直通车只是我们的外表,实际上你在干什么呢?研究规则丶算法;找到神仙也做不到完美系统的缝隙;紧贴着规则上最薄的壁膜,神圣而亵渎;和每一个需要的数据做亲密接触,时而大宴四方丶时而温柔一刀,如果激情爆棚丶更能把数据长龙挥舞得像双截棍丶哼哼哈嘿风生水起。你还在做什么?选你和顾客间最亲密的词,研究神图丶内涵图丶最让顾客欲罢不能不点的图。
你发现了吗?你其实是在做“研究”。你在研究你的宿主,如果比喻宿主最核心价值是能不断发酵流量的温床之子宫,那么你研究的就是如何低成本地让其帮你高质量生产,这需要你不断去试探,不停与同行者微笑地丶凶狠地交会,不断地在前辈先闲的足迹中搜寻尚有余威的灵力。宿主一直在变换姿势,你气喘吁吁地跟上。
你在研究(或者管理)你身上每块新生的丶或成熟的鳞片,长歪的矫正,难看的重塑,并拨去逆鳞。@苦水滴滴说直通车讲的就是一个“砍”字,不去较真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怎么能不较真呢?“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阴阳两仪,有生有息,无“生”何来“砍”?所以重“砍”之余,勿忘使生,而生,往往润物细无声,忒为自虐。
说人话吧,一个了解淘宝推广规则并娴熟利用丶对供职单位的商品销售数据了若指掌丶并具有优秀的推广优化丶状况校正的直通车手,是个好车手吗?我想是的,很多企业都敞着门缺这种人。但《自我修养》希望,背动技能虽利器,但主动技能丶buff药水也好东西。每个规则都是有故事的,每个数据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当你把你手上的数据驯化温顺,可否知道它只是你置身庐山的一个栗子。
你知道为什么一件商品淘宝指数和百度指数的大差异吗(我只是随便问问,别认真)? 你知道这种差异背后的顾客购买行为吗?你知道差异体现的部份购买行为可能是个很大的差异化销售领域吗?那么你知道神图除了可以通过测试出来?心念一动丶万千信息汇出的思绪也能很巧妙地勾勒出比你试的丶你同行火热的神图还神的吗?
你需要抛开想要去做运营的念头,安静地沉浸在每一个顾客可能发生购买兴趣的路口丶发现她丶等着她。细若游丝,粗可巨龙。运营不可能有时间去观察一场自己或别人的活动细节丶感受顾客在其中扮演的各种角色丶并记录丶思考丶整理。运营也不可能有功夫从差异数据中找出非主流的购买需要——人家也不需要,客服会告诉他。但数据或模型被恶搞也是严肃的,因为他有具体的量化。
而被赋予智慧的专注,能让你在你的海洋里,听到深渊处的超低波震动丶看到海面上绚丽的天空。职能上,这个叫竞争力。
竞争力就涉及到人与人。我们知道你一天只有24小时,还要废掉一半,别人也是。我们还知道你以为你是天才,别人也以为他是。人和蚂蚁不一样,能长得不一个蛋样。所以淡定吧,四面开花和竞争力是相冲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涉世未深我也劝你先看尽人间繁华,但要自认已经阅历沧桑,挺好,可以灶边炉台了。专心致志地搞一个行业,时间像锤子,坚硬有尽时。专注一个行业不仅可以资源有续(资深什么的),而且会自我暗示丶对所从事行业更有兴趣丶提高过步效率。
那么你需要面对的是什么?
中国人很喜欢动不动就“干嘛不自己干?”“宁做鸡头丶不做凤尾”,好吧我一直以为奇才的概率比“万中无一”低,我自认我虽是枚人才,但非天才或奇才。我对没事主张单干的人有二种判断:一个是奇才,目测多数人不是;二是喜欢自由不受拘束丶并且有能力获得一定成绩的人,但轻易让人创业的话丶你就丢掉了客观——对宏观环境需求的认识丶对别人的追求的尊重。所以《自我修养》一定只是建议,绑架什么的帽子别扣啊。
当你是个由规则大师丶数据大师丶分析大师丶心理大师融合一体的研究大师的时候,您说,没有大企业要你吗?
好吧,假如你厌倦巨人肩膀。但你才华已然横溢,你可以着书立说丶开坛论道丶培养学生。你可以开个公司,叫什么什么咨询公司;你还可以再开个公司,叫什么什么……就是臭名昭着的TP了。
直通车是浮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消失了。所谓直通车手也只是一时的,长久的是这种事务,直通车只是大数据运用冰山里的一小角。在深入的更宽广的领域,世界不仅不会变小,而是会越来越大。
哈哈,写这文沽名钓誉成份多,是否有料,唯各所需。最后说一句有料的话:以玩弄“数据”的直通车高手你和运营这种“策划”为主的工作方式有3.14元钱关系啊!向老板或运营提供各种报告丶数据,埋没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