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前端JS代码
1、如何保护Web前端JS代码? 1、打包&压缩 有人认为打包、压缩就是对JS代码的保护。确实,打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码些许保护作用,好像看起来是如此。但打包、压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JS代码,而是为了使用方便、减小代码体积,方便使用、便于传输。比如模块化的编程可能产生200个JS文件,如果使用时逐一用“script src”进行引用……这是种折磨,不管是对于代发人员,还是网络加载(浏览器也会生气!x_x)。 类似Webpacket、Gulp进行打包,可以将这些多个JS合成到一个文件,并且可能会进行回车、换行、空格的删除,以实现代码压缩,也有一些简单混淆操作:把长变量名改为统一风格的短变量名等。然后,最终生成的一个文件。代码总量减小了、可读性差了、使用方便了。同时让有些人认为这也实现了JS代码保护。其实、实际上、当然的代码并没有被保护:可读性依旧,只是代码量大了一些而已,只要稍稍耐心的读代码,会发现,代码依然是很易理解的,没有多少安全性可言。
2、混窕蜇醐刭淆&加密 前端JS代码的保护,必需要混淆和加密共用。 单独的JS源代码加密,是行不通的,更不可能有所谓的JS不可暾娶佟欢逆加密。因为代码在浏览器端执行时,必须转解密还原成原始代码,才能被浏览器的JS引擎识别和运行。在解密后,会存在完整的原始JS代码。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存在,有多种方法可将原始的JS代码显示出来。 JS代码混淆被不少开发人员认为是不够高端的JS代码保护方式,听起来不如JS源码加密更具安全性。事实上,混淆也有多个级别。比如比较低端的字符搜索和串替换、随机插入伪僵尸代码、字符串十六进制化等等。而也有高端的手法,会先进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重建语法树,相当于已经实现了一个JS引擎,在引擎中处理代码,那么,就可以在其中任意一步进行自由度极高的操作,比如在语法树中插入新的语法结构、比如可以将字符串全部提取并进行加密、可以对变量进行整体有规则化的重定义使无意义化等等。这样就可以实现真正的代码重建。这样重建的JS代码安全性,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3、当正真的混淆和加密联合使用,如JShaman JS保护,可以实现真正的JS代码安全保护。JS混淆中融入JS加密,JS加密中又嵌入JS混淆。这样保护后的代码,即使在客户端执行环境中被逆向还原,得到的也是大量含义不明的函数、代码、字符串。特别重点是:代码已经经过了重建,这时逆向得到的也是分离后的重建的无意义JS代码、大量的僵尸代码、混淆的字符串、不明含意的变量。可读性与原始代码相比……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