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吃什么药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是耳鼻咽喉科的难治顽固病。常用五大法则:
1. 健脾益气法:症见咽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畏寒怕风而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胃气虚,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2.健脾渗湿法:症见咽中干涩而不思饮,咽痛,咽部粘膜充血不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样增生,或伴胸膺不畅,食后不舒,大便多溏,舌有白苔甚至较厚,舌质胖嫩,甚至舌边出现齿痕等,证属脾虚湿困,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健脾润燥法:症见口咽干燥,饮不能解,倦怠乏力,或有低烧。咽粘膜干燥或萎缩。舌淡苔少脉细。证属脾虚气弱,兼用阴虚津亏者,多用于干燥性、萎缩性咽炎,或患鼻咽癌放射线治疗后产生的咽喉干燥者,方用生脉散加味。
4.抑肝扶脾法:用于治疗肝气横逆侮脾证。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横逆乘脾,则可使脾气困顿,运化失职,从而出现咽喉不利,或干痛,或如有梅核或痰块阻塞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症状。干老自订支脾伐木饮治之,以疏肝健脾。
5.补脾益气降阴火法 用于治疗脾虚阴火证。主要表现:素体禀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容易感冒,入冬重裘难温,咽干燥,微痛、口干欲饮、喜热饮,咽部有异物感.受凉、疲劳、多言或稍进食燥热之物则诸证加重,大便多偏溏。局部粘膜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多数呈团状增生,间隙间粘膜增厚或萎缩而枯槁。舌苔薄白、或白腻、或腻而罩黄(为脾虚湿困的阴火外在表现,并非湿热),舌质淡而胖嫩或嫩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或沉细、或浮大按之无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