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新思路

2025-03-23 15:56:00

1、 对冠心病、脑血栓的新认识  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在心血管的发病中也起着很大作用。  最近十几年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医学界通过对血管的机能及生理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血管内皮是血管壁内侧覆盖的一个皮层,它是一个有生理活性的内分泌器官。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都能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内皮损伤的后果则是血管本身的痉挛。 

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新思路

2、 对心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要求  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新认识,必然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必须要从血液的病变和血管自身的病变入手,即不仅要解决血液的黏稠凝聚,同时还要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才能全面有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病。  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也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微观世界里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对抗心血管发病的多种因素,包括降脂、抗凝,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等。但这些药物只能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解决一个细节问题。

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新思路

3、 负离子可以全面治疗心脑血管病  上个世纪,随着负离子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负离子医学理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创造性地将空气负离子疗法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液黏稠凝聚,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开创了双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全新途径。  接受负氧离子治疗,一次治疗可吸1500-2000亿个负氧离子,可提高血液交替负电位近一倍多,由于红细胞表面又补足了负电荷,增加了同性排斥力,聚集的红细胞开始解聚,血管被疏通,血流很快恢复正常有序流动。  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临床实验证实: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清华大学博导、中科院专家林金明教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也给出了小粒径负离子的定义:空气的正、负离子,按其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对人体有益的是小离子,也称为轻离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小离子或小离子团更易于进入生物体。

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新思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64
  • 阅读量:24
  • 阅读量:50
  • 阅读量:84
  • 阅读量:7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