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节点防护如何设计
工程师在工业通讯现场最担心遇到什么?没错,就是通信干扰导致CAN总线的通讯异常。下面总结CAN隔离模块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帮助大家搭建更可靠的CAN总线网络。
工具/原料
CTM1051KT隔离CAN模块
SP00S12浪涌防护模块
ZDS4054示波器
前级电源保护电路设计
1、模块的初级接口是面对控制信号部分,供电电源通常与CAN控制器或MCU保持一致,这种情况下电源端口建议增加10μF滤波电容。有些应用是模块的电源和总线一起传输过来,比如20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电源和CAN信号线一起布线,节点共用一个电源,或模块没有单独的稳压供电电源,这种情况必须为模块电源增加TVS保护及滤波电容,并且确保电源与信号共地,如下图1所示。
后端接地电路设计
1、一般在短距离,干扰小的场合,可将CAN收发器的CANG悬空处理。但在实际现场应用中CAN总线组网绝大多数采用屏蔽双绞线,此时需要对屏蔽层接地。若接地节点为金属机壳,且该节点的初级系统已经接地,这种情况下CAN端口的屏蔽层应该通过一个1000pF电容接地,电容耐压值大于模块隔离耐压。电路示意如图2所示。
EMC保护电路设计
1、模块CAN接口面对总线,需要更高的浪涌及静电防护等级。CTM系列模块CAN接口裸机可承受±4kV静电及共模±2kV浪涌。若需要更高的等级可以增加浪涌防护电路。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保护电路,图3、图4中的TVS管等效结电容约为500~1000pF。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防护电路,使用浪涌防护模块SP00S12模块,具体如图5所示。
2、图3为桥式电路,特点是等效节点电容小,测量各线之间电容小于20pF,该电路适用于CAN总线节点墙绅褡孛数较多,通信速率较高的场合。图4所示的普通电路等效节点电容则更大,测量各线之间电容为800pF左右,该电路适用于低速通信场合。图5所示的SP00S12防护电路,电路设计简便,节点电容较图4方案节点电容更小,故节点数量更多,支持更高通信速率。CAN节点EMC性能可提升至满足 IEC61000-4-5 浪涌差模±2kV,共模±4kV,IEC/EN 61000-4-2静电接触±8kV。共模±4kV 浪涌等级要求。共模电感:对总线共模干扰大,设备EMI要求高的场合,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应用总线采用51μH的共模电感可有效解决问题。加入共模电感带来的问题便是引入谐振干扰。当收发器的总线信号上升下降时间较短时,共模电感与总线分布电容产生谐振,影响通讯,比如在CAN FD应用场合,这种谐振会影响总线的正常通讯。图6为CTM1051KT模块采用ID段1Mbps,数据段2Mbps速率通讯,加入保护电路的波形,其中绿色为加入共模电感的波形,粉红色为无共模电感的波形。除了总线分布参数带来的影响外,模块本身的CAN差分信号也会影响谐振电压幅值。CAN收发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有助于降低谐振电压幅值。1) CANH、CANL信号要同步,且对称性好;2) CANH、CANL构成的差分电压信号上升、下降斜率小。
实际组网连接图
1、通用CAN隔离模块多数有显性超时保护,模块的最低波特率被限制为40kbps,模块组网时最大通信距离应为1公里。当总线通信最大波特率确定后,组网的总线长度及分支长度应不超过图7限制。
2、普通应用组网可参考CTM系列隔什置葆鸳离收发器数据手册中已经给出的推荐组网方式,即采用单层屏蔽双绞线。下面给出采用双层屏蔽双绞线的参考组网方式,如图8所示。这种方式为三线传输方式,传输效果及抗干扰性最好。组网时双绞线外屏蔽层单点接大地,内屏蔽层及双绞线连接每个收发器的CANG 、CANH、CANL,每个CAN节点的CANG通过1000pF电容接设备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