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高效的学习

2025-04-11 10:20:28

怎样高效的学习

提要:为什么学生总是感觉学习很累很累,而且效率低下?是学习本身很难,还是背后隐藏有什么玄机?

正文: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高中教师,也不是学习辅导学科知识的老师,我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待过很多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和现实的学习困扰牵连在一起。

学习上面临的困扰既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很现实性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时,心理咨询调整的同时必须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受是:付出很多,压力很大,学习很累很苦,成绩却提不上去。此文以高中学习为例,分享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及自我学习心得。希望孩子们不再因学习问题而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厌学、自闭、逆反等一系列的困扰。

一、在战略上藐视学习,以从容放松的心情去学习

想想我们读小说、电影,从没刻意要记住什么,一遍下来,内容梗概、重要情节和人物等很多内容都记住了,而且很不容易遗忘。为什么区区几本课本,背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是不断的遗忘;作业做了一堆又一堆,却总是掌握不了,成绩也提上不去。无论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感觉学习很累很累。

其实,不是学习本身很难,很多学生也不是被学习本身压垮了,而是在心理上被击穿了!孩子自从升入高中,家长和老师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拼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拼命强调学习需要努力。

学生进入高中就像进入了集中营,天天在压抑窒息的状态下学习。神经一直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应激状态,犹如一直被拉紧的弓弦,时间久了就会崩断的。

另外,在高度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导致思维狭隘,影响思维的灵活性、广度和记忆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率越低下,就越想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弥补,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学习的难度被人为的妖魔化了,没有了一个放松、平和的学习心态,学习也就只剩下了累和低效率。

二、学科内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和脉络

高中文科学习最大误区就是:认为文科知识只需要死记硬背,认为只要背会了,就学会了。很多老师总是给学生划重点,列出很多知识点让学生背诵,并一再强调背会了考试就没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其一,若不了解其中的时代背景、缘由等,记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导致既很难记住又很容易遗忘。

其二、若不明其理的话,学生又会归因于大脑记忆力下降了,自我无能等,导致对学习越来越丧失信心。

其三,以上两点会让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不但枯燥且无用无意义,降低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以历史学科为例: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从横向关系上一般都会涉及到: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中华名族之外的国家)、用人制度等。

从纵向发展来看,每一个角度又都是一个连续演变发展的过程。以用人制度纵向发展演变为例:战国(秦:军功制)—西汉(察举制)—东汉(孝廉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

一种制度的确立必定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必以避其弊,但若兴一利,必然又会带有另一弊。依此推动着制度的不断演变。

如果老师授课时讲清其中的因缘,学生理解了,文科知识根本不用背。但如果只是天女散花的划出知识点,那需要背诵的东西就太多了。

理科学习也需如此:我的一个学生咨客,自认为数学学得不错,老师的讲课内容也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虽然看着题目似曾相识,却总是做错。

当我们一起探讨数学学习时,她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什么是函数,对于函数的定义、要素、性质等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并不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对于定理和推论,只是记住一些结论,对于结论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很多都不知道。

这样做题自然就很难综合运用并发散思维。她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靠大量的做题去累积一些做题的经验。

三、学会学科内及学科间交叉贯通

文科中的历史、地理、政治三科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密切相连的。如:历史的发生发展一定有地理环境作为载体,特定的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又有极大的影响。在教材中也是有这样的关联的,只是很多时候老师在讲课时只注重本学科本册课本的讲解,没有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去思索探索。

比如在学科内:很多学生学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却不能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应联系起来,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割裂的。同样很多人学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也觉着二者之间依然是割裂的。

再如学科间:政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原理可以完全运用到历史学科中。

四、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知识和生活联系很紧密,但现在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很多学生感觉学习不仅劳累还很没用。当学生感觉学习很累,需要付出很多却又觉得很无用的时候,再美好的前景规划都很难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我接待的很多学生案例中:不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火车站及地铁乘车处为什么要画一条黄线并禁止乘客站在线内;不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中国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随处可见的,中学知识的熟练掌握也是可以做出很多发明创造的。

怎样高效的学习

个人学习经验分享

我个人在高中学习中也曾经有过困扰。读高一时感觉学习很累,对未来也很迷茫,当时学习没有动力,迷恋于看课外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学习成绩从高一第一次考试的全校60名滑落到全校400多名。但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在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到了全校第八名。

只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学习不枯燥也不累。可以说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拿出三四成的精力去学习,学好知识是没问题的,其他时间完全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统计了一下这几年跟我做过咨询的高三学生,高考后成绩至少提高30分以上,其中有不少成绩提高了100多分。

不做学奴,学为所用,祝学子们成人而成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77
  • 阅读量:31
  • 阅读量:56
  • 阅读量:37
  • 阅读量:7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