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诊断学精华复习笔记
1、睡眠露精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儿。2、战汗为疾病好转或恶化的转折点。3、疾脉:一息七八至,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4、症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此为少阳病证。5、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外感瘟疫和内痈等病。6、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颊部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临床见于戴阳证。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8、但卧不得坐,坐则神疲昏眩,多见于气血俱虚或肝阳化风。9、午后或夜间有低热,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属于瘀血潮热。10、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脾不统血证。11、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12、头发突然片状脱落,脱落处显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多为血虚受风。
3、咳后有鸡鸣样回声,见于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见于白喉。1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肝胃不和证。15、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16、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腰膝酸软。17、症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辨证为少阴热化证。18、小儿指纹色青——主疼痛、惊风;
4、指纹淡白——脾虚、疳积;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20、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21、牙齿光燥如石,是阳明热盛,津液大伤;22、舌短缩色青紫而湿润者多属寒凝筋脉。23、芤脉:浮大中空,有边无中,如按葱管,常见于大量失血伤阴之际;24、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的是气虚证。
5、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心火亢盛证。26、“见微知著”主要是指从局部微小的病变,测知整体的情况。27、目的脏腑分属:目内眦及外的血络属心,称“血轮”;黑珠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瞳仁属肾,称“水轮”;眼胞属脾,称“肉轮”。28、午后或夜间低热,似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之感,属于骨蒸潮热;29、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即觉灼手,属于湿温潮热;30、手足颤动,多为血虚筋脉失养所致;手足蠕动,多为阴虚动风所致。
6、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诊断学精华复习笔记,建议大家收藏,纳入自己的复习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