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常识和常识题的答案解析
1、之前复习的主要问题就是,囫囵吞枣,题目做了丢,丢了做,发现重新做的时候完全没有印象。知识点也没有深入理解,所以现在沉下心来,坚持一定要每一题都吃透,正如老师说的,不求多,只求质量。而且在对比解析的时候,发现有些解析根本就不合理。拿这道常识来说:题目: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农民大量流亡,城市物价高涨,商人投机囤货。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国库空虚,财政困难。汉高祖刘邦为应对这一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1)士兵罢归家乡,并分配土地(2)均分田地,打压贵族(3)严刑罚,重法制(4)对商人加倍征收赋税,禁止商人衣丝、为官(5)重新建立税赋制度,加大税收力度A :(1)(4)B:(1)(2)(3)C:(2)(4)(5)D:(3)(4)
2、解析是这样的:考查历史常识。楚汉之争四年多的战乱中,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面对这种残破局面,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以下重要的措施:①兵士罢归家乡,按照爵级高低,也就是军功大小,给予田宅。②命令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③以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④抑制商人,不许他们衣丝、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税赋,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由此可知,(1)(4)正确。由②知,并未打压贵族,(2)错误。由⑤知,(5)错误。汉初时,统治者轻徭薄赋慎刑,提倡“无为而治”,故(3)错。本题正确答案为A。oh my god!亲们,这个我们怎么可能通过历史常识来获得呢?估计史学家才知道吧。考的常识啊!那么怎么思考呢?我是这样思考的:
3、读题目,意思就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问措施,这不是申论的套路吗?问题:1、经济凋敝,农民大量流亡,就是没人种地;2、城市物价高涨,商人投机囤货;3、国库空虚,财政困难。看提供的措施的合理性:(1)士兵罢归家乡,并分配土地;可以解决没人种地的问题吧,ok(2)均分田地,打压贵族;没有提到贵族这个主体,排除;(3)严刑罚,重法制 ;没有说到犯罪的问题,跟法制也没半毛钱关系,讲的是经济的问题,排除;(4)对商人加倍征收赋税,禁止商人衣丝、为官 :嗯,可以惩罚商人的投机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问题,ok;(5)重新建立税赋制度,加大税收力度:经济已经很凋敝了还加收税收,那不是民不聊生?所以不合理,排除;所以,选A。正如老师说的,常识考察的是能力,不是记忆力,基本的常识就可以了。以上完全是个人思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