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肾脏病,提高四认识
1、明确诊断:很多人了解肾脏病是从尿化验指标异常开始,但尿常规的改变不能全面反映肾脏病的情况,有部分肾脏疾病需要肾活检来确诊。肾组织病理改变决定了肾脏病的轻重,为医生的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即使临床表现相同,其病理表现差异很大。肾穿刺活检,即“肾穿”能够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2、规范化治疗:控制血压和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高血压常常是肾脏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对于肾脏病患者尤为重要。临床上有五种常用降压药物,对于肾脏病患者,往往首选RAS阻断剂。蛋白尿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蛋白尿的产生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密切相关,因此蛋白尿的治疗与调节组成滤过膜的细胞功能相关。常使用的药物有激素、免疫抑制剂、RAS阻断剂等。
3、控制饮食:所有肾脏病患者均提倡低盐、低脂、低糖、氢氵菹卺优质蛋白饮食,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原则:1.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制定每日应摄取的总热量,科学进行计算,使摄入和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2.少食糖类: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则要忌食糖类,也要注意淀粉含量过高的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等的摄入量;3.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的皮和肝脏、海鲜等;4.优质蛋白饮食:如牛奶、瘦肉、鸡蛋清为主;5.限制钠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天膳食中钠盐的摄入量应少于6克,透析的患者应不超过3克;6. 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如海带、紫菜等,还有一些可溶性的食物纤维(如谷物、麦片)。
4、定期检查:随访是了解和控制病情有效而简单的方法,检查的主要项目有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及离子等,每一至三个月检查一次。同时有些指标可以自我检测,如血压,如果是在调整药物治疗中,每天应测1-2次血压,如果血压已控制平稳也可5-7天测一次血压;血糖,合并肾脏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0-7.2 mmol/L,睡前6.1-8.3 mmol/L;尿量,正常人每天约有1000-1500ml的尿量,尿量过少,机体产生的废物不能完全从肾脏排出,尿量过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于透析患者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水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