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必看知,如何用数据视角洞察真相

2025-04-11 17:11:29

1、数倌栗受绽据分析的科学姿态:设计模型在先,分析结论在后从运营视角来看,本质上,所有的“高阶运营”无非只做两件事:当运营数据的增速满足目番舸榆毛标时,则做提升运营效率的工作:比如,让运营过程流程化、标准化,以此提升效率当运营数据不满足目标或想进一步提升增速时,则做提升运营「效度」的工作,比如,持续“采纳新的运营策略”,并「快速验证」策略的有效性。PS:提出新的创造性运营策略即是对李少加上篇推文《为何你很擅长解题,却从未学会解决问题?》“假说思考法”应用,有兴趣可参阅。在当下以及未来漫长的时光里,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身处互联网丛林深处的运营人士,更需要做第二类事情:提升运营效度——即不断通过数据验证运营创新是否可行。从而比对手跑得更快,比昨天的自己跑得更快。这才是数据的最大用武之地:验证新策略的有效性。否则任何运营创新无异于闭着眼睛上战场,瞎打一通。注意:本文所指的数据是特指企业内部的“小数据”,它与目前市场火热的大数据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切莫混淆。由此,我们不难推测,数据的标准用法从来就不是:攀比谁的算法牛逼,谁的工具装逼,更不是比谁的可视化效果漂亮……数据的标准玩法应当具备下述简单清晰的5个步骤:1.确定你想验证的核心指标2.设计一个能够验证该指标变动的可靠数据模型3.实施新的运营策略4.测试前、测试后的环比周期数据5.将数据代入模型公式中进行验证由此可见,所谓公众号“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应当是先问自己一个更底层更核心的问题:于公众号运营而言,我们真正该关心的数据指标是什么?然后再基于这个核心指标去“设计数据验证模型”。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战略地位、不同变现模式的公司,其公众号运营核心指标往往是不同的。但整体而言,李少加在拙作《进化式运营》中曾提出的公众号商业价值公式:公众号价值=活跃用户数*对用户影响力*用户质量此公式中提到的三大核心指标对所有公众号运营无疑都是极端重要的。下面,又到我们的示例时间。李少加将依据上述公众号商业价值公式的核心指标作为目标,示例3个数据验证模型,抛砖引玉。知悉这个思路后,后续各位可自行根据你们的运营情况灵活的设计各种数据验证模型,进而科学的判断:运营策略究竟是变好还是变差了。

2、公众号数据分析之:对用户影响力指标的验证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个公众号商业变现价值的质量取决于“公众号对其自身粉丝的影响力”。但是,“对他人影响力”这个指标非常笼统,我们该如何设计数据验证模型呢?我们可以从忠诚粉丝行为的蛛丝马迹中捕获相关数据。一般一个公号忠诚粉丝最典型的行为有哪些呢?我们运营方能看到的,那必然是:打赏好评留言(即不包括吐槽、中性留言)李少加在「少加点班」公众号进行过为期一年的统计:上述两类粉丝的掉粉率是整体掉粉率的1%左右,充分证明,将其作为“忠诚用户”的参考变量是靠得住的。当然,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你可能会问:这种统计方法岂不是忽略了“沉默的忠诚用户”(即虽然背后默默支持,但既不打赏也不留言)?李少加在设计之初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答案是:对于同一个公众号而言,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发声的用户”其比例整体是趋于稳定的。我们的目标只是验证前后不同的内容策略哪种效果更好,因此,对于相同维度的统计指标,其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还有哪些参数能够作为评估“公众号影响力”的指标呢?另一个参数则是每篇推文的“收藏量与阅读量的比值”。考虑到「运营效益最大化」原则,李少加认为,前面两个参数已经能充分反映出内容策略究竟是否变好了,因而这个参数可视为备用指标。那怎么统计这两个参数呢?打赏人数很容易统计,后台直接可以查到,统计一个时间周期的打赏人数即可,而“正向留言”的用户数,因为需要主观判断,李少加在拙作《进化式运营》中抛出的思路是:利用公众号后台的“标识功能”对用户进行标识处理,进而可以在“用户分析”栏中找到统计数据。

3、公众号数据分析之:用户活跃指标的验证时下稍微有点脑的投资人在评估公众号价值时都会参考「用户活跃率」。因此,在运营公众号过程中确保活跃率是否健康、是否持续提升就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应选取哪些指标作为用户活跃的考虑参考因素?是常见的阅读数、点赞数、打赏数、收藏数、还是转发数、留言数?李少加认为,以上都不是。实际上,有参考价值的因子无非只有三个:阅读完整率,即阅读完文章的人数与阅读总人数的比值;普通留言比率(剔除掉负面留言),即当天留言人数与阅读总人数的比值;点赞比率,即当篇文章点赞人数与阅读总人数的比值(阅读完的人才会发生点赞行为);我们只需分别统计一个周期内,上述指标各自的「均值」即可。然后彼此独立与前一个周期的同一指标对比,看看是否三个指标各自都有所增长,彼此交叉验证。当然,为显著提升数据差异,用累积平方和之差再开方也行。李少加认为,我们的目的是对比哪个内容策略更好,只要能够比较即可,故均值就能满足要求。这时候,有经验的运营人可能会问,公众号后台哪有阅读完整率的数据啊?嘿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流量主”功能啦,流量主里面的“曝光数”几乎就等于完整阅读完文章的人数了。之前个别人对我放开广告的行为表示不解,我目的是为了统计阅读完整率,仅此而已。当然,如果你的公号暂不具备开通广告展示功能,亦可以在文章末尾设计一个简单的投票,变相获得阅读完整率。比如,可以询问“觉得本文对你收获大么?”通常阅读完的人都会顺手投个票,哪怕存在前述的“沉默用户”,于「对比」而言,对两个周期的影响是一致的,因而依然可行。可见,尽管内容档次提升了,但公众号阅读完整率依然保持了将近5%的提升,这初步打消了我们对“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忧虑。综合上述三个参数均值的提升幅度而言,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出决策:此次内容策略的提升是值得保留继续的,后续要做的就是在新内容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内容的产出效率。

4、公众号局部优化的效果验证看过《进化式运营》的朋友应该对“用户视角”思考运营问题的方法论感触很深。我们想下,对于公众号的新粉丝而言,当他初次关注公众号时,通常会推送一批新关注引导语,比如公众号“混子曰”刚关注时会收到自动推送的图片:大家是否想过,这其实是一个绝佳的“推荐机会”?抱着这个念头,李少加设计了两套新关注引导语。因此,需要测试哪套引导语能够更好的提升新用户对公众号的印象,进而增加对历史内容的浏览量,并最终提升内容的流动率。这意味着,让历史推文、那些优质内容能够再次焕发青春,这无疑能够增加流量,增加被转发、曝光的几率,同时也能被动的提升公众号价值公式中:用户活跃率、公众号对其影响力,这两个核心价值指标。一次极小成本的投入即可获得一劳永逸的运营效益的提升,何乐而不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衡量引导语好坏呢?李少加常用的策略,通过“菜单点击率”的变化判断。很多运营人都不咋用这个数据,着实可惜优秀的“关注引导语”必然能够提升粉丝对公众号的“探索”热情,而探索必然是通过菜单的点击来完成。最终作出科学的判断:是固化新方法呢,还是继续探索更好的策略。通过本文也可以侧面看出,对于广大运营人而言,“思考力、想象能力、建模能力”远比许多人认为的重要得多。如果一个运营人只渴望寻找可以模仿、借鉴、拿来即用的套路,那么他被运营界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如有任何与营销推广的问题,可以关注办办科技~

营销人必看知,如何用数据视角洞察真相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