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1、一、谷类包括各种精杂粮,占能量的66%,占蛋白质的58%,还可提供B族、矿物质等。
2、主要营养成分组成特点: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谷类含量最丰富,稻米略>小麦,以直链淀粉为主。2、蛋白质:含量约在7%-12%,稻米,<小麦,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较低,提倡互补。3、脂肪:含量占0.4-7.2%,80%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60%,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维生素:主要维生素是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VB6、VE等。黄色的谷类种籽如黄玉米、黄小米等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谷类食品中不含VB12、VC、VD;却是B族的主要来源之一;玉米尼克酸为结合行的。5、矿物质:含矿物质约1.5-3%,如钙、磷、钾、钠、镁等,主要存在于谷皮、糊粉层和胚芽中,经过精致加工以后含量会减少。杂粮里富含铁,大麦中锌、硒较高。
3、合理利用:不同的加工或烹调,其消化率也有所不同。赖氨酸较多,互补作用。豆皮的膳食纤维较高有保健作用。1、加工 越精,口感越好,消化吸收率高;但糊粉层胚芽丢失越多,维生素 B 族、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 维等营养素丢失越多。2、烹调: 淘洗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高温等,VB1、VB2、尼克酸丢失就越多,矿物质损失 70%。炸、 炒、油炸的高温会使谷物中的 VB1 全部损失,VB2 和尼克酸损失在 50%以上是各种加工方式中营养损失最大的一种。3、储存: 时间、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度等都会影响。4、搭配: 蛋白互补。
4、二、豆类及制品 大豆类:黄豆、黑豆、青豆;杂豆类(淀粉类):绿豆、红小豆、云豆、豌豆、豇豆等是我国居 民的主要食物,优质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一天无肉但不可一天无豆。
5、主要营养成分组成特点:1、蛋白质: 占 20-36%,大豆类高达 30%↑,必需氨基酸丰富可达谷物的 2 倍以上,可赖↑↑;蛋、胱↓利用 率低;但豆制品中含量不等,豆干、素鸡达 16-2-%,豆浆、豆腐脑只有 2%。2、脂类: 大豆含脂肪约 15%-20%(高于谷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 85%,亚油酸最多高达 50%以上。亚麻 酸 2-10%,油酸 32-36%,大豆油中含有磷脂和 VE,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 成分,具有健脑功能,是大脑和神经系统、脂肪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3、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含 25-55%↑,杂豆类比大豆含量要多,其中有一半是可以利用的淀粉、阿 拉伯糖、半乳糖,而另一半是人体所不能消化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二氧化 碳和氨,可引起腹胀。4、维生素: 豆类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的含量较高,但 B1 的含量较低;种皮颜色较深的豆类,胡萝卜素的 含量高,如黄豆、黑豆、绿豆、青豆等。其中青豆达 790 微克/100 克。干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 C,而 做成豆芽后,含量明显升高。5、矿物质: 含量在 2%~4%,钾、钠、钙、镁、铁、锌、硒等,尤以大豆为最多,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6、其他成分: 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大豆低聚糖、大豆多肽、低聚肽、植物固醇、磷脂、皂甙、大豆异黄酮等。 还有蛋白酶抑制剂,生吃会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不利于吸收;植酸、红细胞凝集素、胀气因子等,经加热可去除或减少。
6、合理利用:不同的加工或烹调,其消化率也有所不同。赖氨酸较多,互补作用。豆皮的膳食纤维较高有保健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