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这样对待急躁
急躁不好吗?急也好也害仑喵茏坏。急躁那种果断快捷、雷厉风行、效率高大、思维敏捷,着实让我羡慕。急躁的坏处也是肯定的,而且很多。大家凭知识和经验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最关键的是,急躁能消除吗?我认为,急躁不能消除。为什么呢?因为急躁是一种不良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很难改变。正如一支离弦的箭,我们很难让它改变方向。除非,在这种不良性格形成之前就改变它。这就是目前人们普遍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急躁有遗传的因素。在心理学上,属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表现。这种粘液质和抑郁质的特性,到死都不能改变。
那么,急躁能减少吗?回答是肯定的。但减少是相对的,不减少是绝对的。为什么呢?因为限制(制止)了一次或几次急躁,并没有改变其本性(或遗传基因),即使形成了条件反射,换了个条件,仍然会出现急躁。我母亲是个急性子,今年九十七岁,她逢人就说:“我今年都一百零一岁了,怎么还不死的?”其急躁一点也没有改变。那么,减少急躁的方法何在?
一、找一个耐性子为伍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我就找一个耐性子的老婆。我平时都向她学习。象她那样沉着冷静,用理性思考问题,不骄不躁,三思而后行,不盲目下结论,不蛮干。象她那样,不急不躁,一板一钉的干活。有时耐不住性子跑了,看到她仍不慌不忙的干,我又跑回来;有时,忍不住要发脾气,想到她的委屈,我立即就会止住。……她也经常监督我的言行,发现我有急躁的情绪,及时提醒我。我们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反,如果找了个急性子为伍可就麻烦了。我的邻居两口子都是急性子,我经常看到她们“热火朝天”。为了一些小事就能大吵大闹。有时正吃着饭,因为一句话就掀桌子、砸板凳;有时正干着活就打起来,拉都拉不开;经常可以看到有鞋子、凳子、手机等从窗户里飞出来,经常吵着要离婚……。由此看来,急性加急性,会使性子更急。
二、充分认清危害,时刻警醒自己。
我是个急性子,思维敏捷,别人都说我很聪明,可是,考了三次大学都没考上。为什么呢?没耐心,学习不踏实。平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挂一漏万,一到考试时就心慌意乱,怎么也考不好。我的同学现在许多都是县处级,而我却仍是个“泥腿子”。为此,我常用这一恶果警醒自己,不想再如此急躁下去。
急性子遇事不能冷静、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权衡利弊,听风就是雨,盲目上阵。结果,损失惨重的有之,上当受骗的有之,事倍功半的有之……。
急性子容易感情用事,心里不能承受一点压力,遇事只讲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为一句话、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别人都敬而远之,不愿与之交心,显得很孤立。如果碰到急性子或犟脾气的对手,很可能会出人命。
急性子常常碰壁,心中不快,火气不断叠加,损害身心健康。
危害如此之多,足以引起急性子警醒。
三、自我控制
(一)自我暗示。当遇到性急要发作时,立即拉长放慢自己的呼吸,接着告诉自己: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搞错,要沉着冷静……”等等。这样,就能有效控制急躁。
(二)座右铭警示法。可搜集一些沉着冷静的名言警句(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冲动是魔鬼”、“忍”、“静”等),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时刻警醒自己不急躁。
(三)厌恶法。当急性子要发作时,头脑中立即浮现:急性子发作,做错了事,遭受损失,受到别人耻笑的情形。这样,也可使情绪冷静下来。
(四)深呼吸控制法。当急性子要发作时,就立刻停止做事,进行深呼吸。吸气要深、满、慢,呼气要匀、长、慢。反复进行七次,等心情稳定后,再想如何做事。
四、做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一件事情,在开始前,如果能做物质和精神的充分准备,,那么,在做事时就会情绪稳定、心中不慌、沉着、冷静。再加上对意外的、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充分预测和估计,做好应对准备,就更能减少急躁情绪的发生。
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急躁,已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坏习惯,要克服这些坏习惯,就必须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取代它。(一)要养成行为的计划性。事无巨细。事前都要充分准备,计划z周到。(二)要养成做事的条理性。不管做什么,都要注意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三)生活要有节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严格的生活制度和秩序,可以培养生活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养成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行为习惯。
六、行为磨练
(一)我们可以常做一些书法练习、绘画临摩、下棋、打牌、慢跑、旋转魔方、织毛衣、磨豆腐等等一类的活动,以培养耐心和韧性,磨出“慢性子”。(二)做好每天的活动顺序表,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严格执行。活动顺序表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工作和生活,安排一定的娱乐和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张驰适度、科学合理。(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每一件事情、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作业,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做,以培养沉着冷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