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原因分析
1、1. 国家的法律和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舆论导向有待引导我国“重仕途、轻技术,重学术、轻运用”的观念比较严重,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有待提升。家长望子成龙等观念和社会传统教育观念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企业不受重视,加上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安心,心浮气躁,经常换工作,导致他们在企业不太受欢迎。这些都直接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2.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路不够开阔,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路不够开阔,主要表现在:仅把校企合作办学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途径之一;套用过去瀚柏围歪安排生产实习的方式,在安排学生就业时仍局限在原有行业、企业圈子;出于管理方便考虑,倾向于把学生安排在少数几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而一次性可接纳十几个学生的实习单位又比较少,因而给校企合作办学造成很大的困难。目前高职高校的实验条件尚不完备,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3、3. 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足在合作教育涉及的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中,企业的积极性最难调动,这在我国表现更为突出。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只是学校的“一头热”,步履维艰。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公益性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合作教育活动中,首先考虑成本及收益情况,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再加上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些企业眼睛只盯在名校、名专业上,合作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忽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