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应用:移动互联时代要如何思考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仗充哔粞普及,随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O2O持续受到关注,但它更多的是针对嗒扬柰旦传统互联网下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而O2M更加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真正实现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的互动,必将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商机,所以广义的O2M应该是指通过对线下资源、传统互联网平台资源的整合,最终来到移动端的经营、管理和营销行为。
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很高大上,然而回归本质,讨论的其实只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怎样的思维去做好生意的问题。现在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还能全方位指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吗?现在是谈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怎样的思维去做好生意的时候了。
正如O2M不能完全等同于O2O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即移动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思维也跟互联网思维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它必然是移动互联网思维统领的新世界。
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很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互联网思维的几个维度变得更深入,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性也已出现。周鸿祎“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的16字箴言,雷军“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或许都要加进一些新的东西了。
有人总结出了移动互联网5F思维,分别是Fragment(碎片化思维)、Fans(粉丝思维)、Focus(焦点思维)、Fast(快一步思维)、First(第一思维)。
5F思维虽然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独有的思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移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进行了区分。同时也指出了O2M的一些特性,更表明了,只有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应对O2M时代的新变化。
Fragment(碎片化思维):认为移动互联网加剧了用户的三个碎片化趋势:购物地点的碎片化;购物时间的碎片化;购物需求的碎片化。
Fans(粉丝思维):认为“得粉丝者,得天下”,一切商业活动应该围绕粉丝进行。
Focus(焦点思维):“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要专注于某一点,做到极致。
Fast(快一步思维):世界变化太快,“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企业必须要思考如何找到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何将整个组织的速度与顾客的速度协调一致?
First(第一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要落后挨打。
移动互联网思维既然是伴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它身上必然打上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烙印,具备与传统商业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特征,有专属于O2M的时代特征。
移动互联网思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屏思维、多屏思维、移动思维、场景思维、LBS思维和即时连接思维。这些思维的核心和起点都是智能手机,也是跟O2M模式一脉相承的。
小屏思维: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是智能手机,它的屏幕只有这么大,据说目前业内最大的手机屏幕也只有7英寸。即便是可以移动的平板电脑,相对于尺寸越来越大的电视屏幕,它也是小屏幕。所以,围绕怎样占领小屏幕,战略构思、产品设计、产品策略、营销推广策略……一切都已跟传统互联网不再相同。
多屏思维:虽然以智能手机屏为主,但是这个世界还充斥着很多屏幕,绝不能忽视其他屏幕,如电脑屏、电视屏,甚至广告屏、可穿戴设备屏,它们可以流量相通,互为战略。
移动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被视为在路途中的人,随时随地可以上网,不受时空的限制,绝对自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终端,一端连接你的电商平台,一端连接你的客户。
场景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很多时候应该以满足特定场景的人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不是延迟性的客户需求。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满足客户即时性需求为主,而不是过后的需求。以往的商业设计,将产品定位为客户某一个时期的需求,或者认为客户总会有这样一种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要的是客户马上需要,即时需要。
LBS思维:LBS服务,即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原理是用技术手段定位特定需求并主动发出服务请求的客户所处的位置,然后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要求的服务和产品。
即时连接思维:用户都在地面上,这是任何商业时代的共同特征,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面上的用户是拿着移动设备的,所以有很多机会让他们立刻转到线上来。这就要求人们在做地面活动和社区服务时发挥创意。
以上几个维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有的甚至可以认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能从独特角度有针对性地指导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运营。
未来,随着时间的越来越碎片化,企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融入用户场景,创造直击痛点用户需求的消费体验,就失去了与用户的极速连接的最佳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真实用户体验的场景下,用户更需要一个个小而美、体验极致、鲜活的、及时的、可以互动的、可以打动你的、能够促使你毫不犹豫的去朋友圈分享给好朋友的场景应用。场景应用正是通过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手法,将小而美的用户场景与产品功能价值相融合,触发用户的交互和参与。场景应用从技术角度来看,它基于云端,无需下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极速连接企业与用户、用户与产品。它优于Html5,可全面支持图文、视频、音频、LBS、电话、3D、重力感应、商业智能数据分析识别等交互体验,令用户体验更加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