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何来何去(三)

2025-04-11 15:56:18

1、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直接经营企业,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甚至于个人。国营企业是国家经济布局中的棋子,没有自主权,其使命就是执行国家计划和政府政策。企业中人与组织关系的实质是人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面对强有力的国家和政府,人只能成为“螺丝钉”;在另一个极端上,人所拥有的国家身份和所感受的国家意识,赋予其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政府人事管理的特点,一是按政府管理模式管理企业,二是政府制定企业人事管理政策和制度。这种模式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的要求,有效地支持国家工业化战略;但也埋下了平均主义和效率低下的种子。

2、二、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不再直接经营企业;政企分开,政府也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国家以宏观手段调控,政府以产业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则面向市场自主运营和管理。人与组织的关系,必将从人与“政府化”组织的关系向人与“市场化”组织的关系转变,但这是一个痛苦的变革过程。经济承包责任制、砸三铁、三项制度改革,政府推出的种种人事改革举措,无非想重塑人与组织的关系,打造现代企业。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自身也在重新审视原有人事管理模式,不断调整或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直面外资企业和新兴民营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越来越需要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

3、三、与国有企业并存的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虽然管理方面不得不做些本土化,但从本质上是全盘照搬的。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与组织的关系就是人力资源(或资本)投入与经济回报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沿用国外总部模式,具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征。民营企业一出生就是市场化的,从单纯追逐利润到承担社会责任再到追求事业理想,逐渐走向成熟。从人的管理方面,民营企业发现,国营企业养懒人的老模式肯定不行,为老板打工挣钱的模式难以支持长久发展,外资企业的模式又不太适合中国特点。于是,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边实践边思考,在同外企的竞争与合作中学习,融会贯通,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87
  • 阅读量:51
  • 阅读量:21
  • 阅读量:88
  • 阅读量:5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