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摇滚音乐 国内需要平台和媒介

2025-04-18 15:03:21

引述,摇滚乐进入中国30年左右,但是很多的人还在徘徊在“摇滚”这个名词上面,给他很多的标签。当你去看欧美音乐的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的摇滚乐是多么的渺小,我们自己是多么渺小。我们学习国外很多先进科技和文化,却没有正视摇滚音乐。

  对此我想在这篇文章能够让喜欢摇滚乐的朋友看到,各个方面多做努力,让我们自己的摇滚音乐大量走出国门。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们就需要摇滚媒介、摇滚平台。

以下个人想法:

关键词:点、线。

  国内摇滚圈在中国发展了30年,从辉煌到沉寂,然后现在慢慢开始复苏。

  我们可以把它看做3个阶段:

  第一个,爆发。欧美摇滚进入中国90年代让国内摇滚突然爆发,这个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环境有关系;

  第二段,沉寂。因为九几年港台流行乐的进入、国内摇滚圈并没有好好的去走,和唱片公司的撤离等有关系。

  第三段,复苏(或是学习过程),2000年后国内的摇滚乐门立很多全国都有。

  这也是未来摇滚平台发展的最好时刻,可以看看欧美那边的媒体,不管是网络、杂志都有专业去做摇滚的。但是对于中国确实很少,几乎没有。

  或许会说《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但是他们覆盖的面太广了,不是专业。他们对国内的摇滚圈关注的并不多,但是国内摇滚市场很大,通过未来5-10年的学习和发展定会出来很多好的音乐和音乐人。

简单铺垫到这。然后点和线我们怎么去理解?

点:音乐人(乐队)、琴行、唱片公司、厂牌、音乐节、现场酒吧、乐器公司、政府。

线:就是平台,就是传媒平台。

  平台本身把所有的点聚集到一个平台,或是多个平台。因为上面的每个点直接看似没有利益联系,但是失去一个点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摇滚产业链。如何能走出或是有一个好的产业链、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牵涉到没一个点的关系和支撑。

可以举例

  琴行,琴行为什么现在几年的生意难做了,打价格战、不参加协会组织、乐器的价格上涨,但是琴行零售的价格却上不去,这个事为什么?

  如果他们和音乐人产生互动,参加音乐节、现场酒吧活动、支持音乐人就会好过多了,所以这就需要琴行这一块的平台。

  音乐节,今年的音乐节爆发了,让人吐口水。为何?就那迷笛、草莓来说,把时间安排在了一起,有冲突。两个音乐节本上不是做同一类音乐,但是时间冲突会影响人们的反感。再说地域上的不平等,北上深接连上演,但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却很少音乐活动(类似大型的活动),这可能和政府有些关系。音乐节建议采用定期定地点的形式在每个省市固定的展开。

  以上简单举例,另外包括乐器公司的活动都是自己弄的,不是很理想,但是要放个固定的主办方问题就能得以很好的解决。

文章:夏普山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80
  • 阅读量:82
  • 阅读量:89
  • 阅读量:39
  • 阅读量:21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