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1.运输规划要符合国逛罹为垴家长远规划
交通规划应在国家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制定。 交通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刂茗岚羟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交通容量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交通需求保持合理的比例。交通网络的布局应满足工农业生产、商贸对外、旅游和人口分布的需要。
2.运输规划要符合国情
制订运输规划既要考虑国际惯例,也要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东部和中部的经济和交通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多为高原和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但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交通规划的编制不仅要看发展,还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于资源密集型西部地区,交通规划应因地制宜,采用大规模、大运量、低成本的交通方式,如水路运输、铁路水路联运、公路水路联运等。 简而言之,交通规划的编制应立足中国的具体情况,不贪完善,而应注重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3.运输规划要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
发展生产,交通运输应先行。事实上,交通运输是构造和奠定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发展运输市场,难以建设统一、有序、高效的全国市场体系。所以,编制运输规划,要注意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要求。
4.运输规划要科学合理
运输规划是对未来运输的一种调控方式,应做到科学合理。具体来说,制订运输规划时既要考虑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局部利益,也要考虑整体利益;既要考虑运输企业内部的利益,也要考虑与运输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所采用的方法,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
扩展资料:
运输规划的内容
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运输网的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运输规划主要就是进行综合运输网的规划。
进行综合运输网规划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
(1)货流特点,包括货物的发点和到点,表现为货物的流量和流向;
(2)运输方式,就是在一定货流的条件下,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运输线路,在货物到发点之间可能有多条线路相通,通过不同的线路就使运输网有不同的布局,并使几种运输方式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4)运输技术装备,这是构成运输网规划方案的技术因素,对每一种运输方式来说,装备技术水平不同,它所形成的运输能力也不同;
(5)营运组织特点,在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营运组织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运输能力是不同的。
目前,运输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产业,要适应国民经的发展,必须做好运输规划。
国家对运输业的发展已经制订了宏观规划。如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规
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
这个网络能够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骨干通道,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保障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