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误区
1、忽视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临床实践证实,药物治疗须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2、忽视药物治疗 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患藤舔趾贶者拒绝用药,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事实上,治疗糖尿病靠的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疟觥窖捎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须药物治疗。
3、不复查 服药后,患者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许多降糖药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4、过量服药/擅自停药 人体的内环境对血糖骤变很难一下子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许多患者为了把血糖尽快降下来,往往擅自大剂量服药,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
5、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降糖药物须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时限药效才熹栳缂靖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2~4周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四歹吭毳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样做法十分轻率。
6、胰岛素当用不用 许多患者害怕用上胰岛素会形成“依赖”。事实上,胰岛素是由人体自身胰腺产生的、调节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是否须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7、控制血糖就够了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代谢紊乱,而严格控制血糖虽能有效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对于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大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却无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