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5]三字经之养不教

2025-04-19 18:33:24

1、养不教,父之过。人生有四不智:遇明师不拜,得良友不交,有双亲不孝,生子女不教。生下孩子当养不教,是父母的过错。在过去骂孩子的时候,比较刻薄的就是有人生没人养。实际和三字经这一句是相通的。这种过,是一生之过。想一想李双江,多大人物,结果呢,老了老了,败在哪里?儿子身上,成了四大名爹,原因就是没教育好儿子犯了过错。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5]三字经之养不教

2、教不严,师之惰。上一句讲了父母的责任,这一句讲的就是做为老师的责任。教育严格,做一名严师,孩子才能成才。老师的作用是在督导上。一个懒惰的老师是误人子弟的,也不佩教师这个职业。在中国传统社会,很多错误的观念是轻师,比如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这就是误导。没有孩子王,谁家的孩子能成才。就是父母是天才,子女也要接受老师系统教育。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5]三字经之养不教

3、子不学,非所宜。这一句是对孩子说的,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为什么呢?下一句有答案。在这一句中,注意,对孩子说的话是非所宜。不适合的。历史上有很多劝学篇,看得人头疼。看完了,本来想学习的,结果呢,就厌学了。劝人也一样,要言简意赅,说到利害就可以了,点到为止。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5]三字经之养不教

4、幼不学,老何为?不学习的后果是什么呢?幼不学,老何为。简单地读几遍,孩子也明白了。小时候不舌哆猢筢学,老了怎么办?据说三字经的始祖是南宋人,到清三字经怪寄拮惋才完善。历经这么多朝代,还被人传颂的原因,就在于言简意赅。孩子们可以看懂。这一句交代了学习是为了什么。有时,孩子在学习时,家长眼巴巴的样子,让孩子误以为学习是为了家长。而这一句点明,学习为了谁,为了自己有所为。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5]三字经之养不教

5、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价值规律的普遍性于实用性。三字经一本书从初稿到成文,可以穿越时空,必有其不菲的价值。我们做家长的,要与孩子共同学习与进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